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用眼来观察这个世界,用手来触摸这个世界,经常也会用嘴来“品尝”这个世界。但这种用嘴来探索未知的方式,有时会把各种异物吞入消化道,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今年5月28日正式开诊以来,我们已经接诊了4起儿童误吞异物的病例。”6月17日,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内镜室副主任医师王立中讲述了两起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典型案例。
案例1
3岁宝宝误食枇杷核
徐宝宝今年3岁,其父母原本计划今年送他上幼儿园,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徐爸徐妈取消了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计划,把他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看护。近来,徐爸发现,孩子较之前食欲有所下降,并且在进食后会有呕吐现象,症状时轻时重。一开始以为是受气温升高的影响就没在意,后来发现凉爽的下雨天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在反反复复持续了半个月之后,徐爸徐妈带着孩子去当地医院做了常规检查,却没有发现异常。
由于不放心,徐爸徐妈近日带着孩子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内镜室检查。该科室医生追问病史后得知,现在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家中种了几株枇杷树,小孩经常去树底下玩,是否偷偷吃了未去核的枇杷,然后枇杷核卡在了消化道?”医生第一反应是消化道异物所致。果不其然,经过CT检查,发现孩子的食管下段有异物。通过电子胃十二指肠镜进一步检查,发现孩子食管下段果核与食管粘膜粘在了一起,怀疑有嵌顿。在上消化道造影后,排除了食管穿孔,医生随即通过电子胃肠镜为徐宝宝取出了异物。
案例2
5岁女孩误吞1元硬币
6月14日13时,一家长带着一名5岁女孩到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在门诊处,小女孩脸色十分痛苦,用手掐着自己的脖子不停呕吐。经医生询问得知,这名小女孩4小时前误吞了一枚1元硬币。
该院儿童消化内科专家门诊立即接诊,经X线检查发现孩子食管上端有异物。在初步评估后,由于患儿年幼,加之食管上端狭窄,消化内镜室团队决定对女孩进行急诊电子胃镜取异物。
胃镜下,那枚1元硬币紧紧卡在孩子的食管与气管交叉处,经异物钳无法取出。王立中轻轻用胃镜将硬币逐步推入胃腔,在粘液湖内用异物网篮套住硬币,再慢慢收紧随着胃镜拖出胃腔。最终,这枚经历了消化道之旅的硬币,终于重见天日。
孩子到底能吞下哪些东西
“消化道异物是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也是急诊内镜最多见的适应症之一。”王立中表示,临床上儿童消化道异物非常多见,尤其是1至3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又没有什么安全意识,常常是拿到东西就往嘴里放。
最常见的消化道异物有硬币、小玩具零件、纽扣电池、坚果、纽扣、别针、塑料盖、枣核等。其中,尖锐锋利以及体积大的异物,如果不及时取出,可能会引起黏膜糜烂、出血,严重者甚至发生穿孔,造成腹膜炎等,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带有腐蚀性很危险,误吞磁石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由于磁石的吸力非常大,分开误吞的磁石落在肠道的不同位置,尽管隔着胃粘膜,磁石还是会在孩子的肠道里吸在一起,从而会导致孩子肠道梗阻,吸引处的粘膜缺血坏死,还有造成溃疡穿孔的可能。
家长如何才能发现孩子吞食了异物
孩子太小,又不会表达,吞食了异物一般有什么表现?
“异物一般容易卡在食管开口处、食管与气管交叉处、胃与食管交接处、十二指肠降段等部位。”王立中说,因为异物千奇百怪,所以有消化道异物的孩子症状也各不相同。异物卡在食道,常见的体征和症状包括呕吐、流口水、无法进食等,部分可能会产生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如果异物已进入孩子的胃部,并且不是危险物品,家长是很难知道的,只有家长发现物品不见时才会怀疑是否被孩子误食了。
王立中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儿童吞咽异物的情况,家长们不要慌乱,也不要想方设法在家“折腾”,应立即给孩子禁食、禁饮,然后立即将孩子送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评估后,尽可能早期给予合适的干预治疗方案。
内镜治疗是消化道异物的主要处理方式
“消化道异物一旦被诊断,均应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处理,必须立刻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决定是否需要干预,是紧急处理还是择期处理。”王立中表示,治疗方案的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儿的年龄、临床情况、异物大小、异物形状、停滞时间、是否嵌顿等。
消化道异物的主要处理方式有:自然排出、内镜处理和外科手术3种。内镜治疗作为上消化异物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前某些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患儿,如今已可以实现内镜下微创治疗。
王立中特别提醒,养儿无小事,消化道异物预防胜于治疗。家长们应加强对婴幼儿的看护,对于小朋友玩耍的玩具,要定期检查有无破损,对于已经损坏的玩具及时处理,避免小零件掉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儿童进食应当由大人看护,年龄过小的儿童应当避免或减少食用糖果、果冻和坚果,并且教育孩子不能将硬币、电池、玩具等放在嘴里玩耍;如发现孩子嘴里有异物,应劝说或诱导其吐出,切不可急于从其口内挖取或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