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疫情引发的情绪紧张与后怕心理?”
“我总是熬夜玩手机,白天晕晕乎乎的,如何调控自己?”
……
近日,当记者走进纯清心理实验室时,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彭纯清正忙着处理各类线上咨询信息。她身旁堆放着几摞厚厚的登记本,上面满满地记载着来电者的个人信息、咨询内容和答疑建议等。
为筑牢抗击疫情的心理防线,自2月8日起,市心理卫生协会自发组织市内多家心理援助中心参与到心理热线服务中来,为广大市民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积极预防心理疾病。彭纯清组建的纯清心理实验室便是其中一家,她们平均每天接听50多个咨询电话。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增加了人们心理上的应激反应,情绪波动、烦燥、易怒在所难免。与此同时,情绪问题也常伴一些其他症状和体征,如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痛、睡眠障碍等。”在彭纯清看来,若不尽早干预,极有可能造成应激创伤综合征。
从热线整理内容来看,民众的心理困扰主要有两类:一是不确定感。不确定自己或周围人是否传染,不确定疫情发展方向等;二是疑病感。处在疫情暴发期,绝大多数普通民众隔离在家,缺少相关的医疗常识,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就会过度紧张。
“通过对来电者耐心、细致、专业地疏导,有效地缓解了求助者焦虑、恐惧的情绪,为他们重建了自我心理稳定性和安全感。”彭纯清表示,一个多月下来,除了线上咨询外,她们还会与“衡阳群众”进行对接,为有心理隐患的居民免费提供面诊咨询服务,及时排查潜在的心理问题,为他们筑起一道稳定的“心理防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