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鼓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出“新路”,乡村“颜值”实现美丽“升级”。该区获评2019年度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为我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区——
  ■策划:周文源  统筹:万倩雯  罗飞虎  张文辉  陈毅  程曦  撰文:本报记者  张 花   摄影:本报记者  王翟

  “春有花、夏有莲、秋有果、冬有绿。”石鼓区的乡村,可以承包你的四季游。

  4月1日,阳光露脸。记者“打卡”石鼓区利民村、三星村,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宽阔的村道、白墙黛瓦的民居、别具一格的小游园、美丽洁净的村庄……一步一景,让人赏心悦目。

  “环境好,我们住得也开心。”利民村的村民刘爱金,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谈起村里的变化,脸上笑开了花。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一度是很多农村地区常见的情景。如今,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石鼓区1个镇和3个涉农街道的17个村庄(社区)实现旧貌换新颜,演绎了一曲生动的乡村“美颜记”。

  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一个精品企业连一片“美丽村庄”

  沿着平坦宽阔的村道,漫步在石鼓区乡村环境整治示范村——三星村,进入该村三字墙组地界前,记者被一块醒目的“宜居村庄”路牌吸引。“这是区里授予的,是对我们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肯定。”三星村村委何团结介绍道。

  走进三字墙组,只见房前屋后栽树植绿,柏油马路接村入户,池塘水域干净透明,民居统一白墙黛瓦,恰似一幅江南水乡图。

  石鼓区要美,村庄必须美。2018年以来,石鼓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突出抓好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村容提升、厕所革命等工作。去年,石鼓区重点打造了“角山、利民、三星、灵官庙”4个示范村,为全市现场会提供了3个样本点。

  示范带动、连片晋升,把一处美酿成一片美,石鼓区正将乡村打造成全域美丽的“大花园”。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行一个精品企业连一片美丽村庄,形成‘企业+村庄+农户’的整治发展模式!”这是石鼓区推进乡村全域美丽亮出的“新招”。

  在角山镇利民村的山水莲花基地里,此时的紫云英正欣然盛放。连片紫白相间的花海,一望无垠,在碧水青山的映照下,将村庄装扮得格外美丽。待到每年盛夏,基地里2000多亩荷花娇艳盛开,成为利民村最靓丽的一处风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目前,石鼓区依托乡村旅游环线,以香樟苑、三星蔬菜基地、潇湘和创玫瑰园、山水莲花、兆祥·四季果园、云飞科技等现代都市农业企业为核心,串点成线、连片扩面。今年该区将着力打造11个片区,助推村庄全域美丽,处处皆景。

  “全推进”意味着“大投入”。石鼓区去年在区财政投入1.8亿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还发动知名人士、坐落企业筹资3000万元,实现多元投入,多方参与,整合社会资源,携手共治农村环境。

  去年,该区共拆除空心房7万余平方米、清除农村生活垃圾万余吨、关停(搬迁)养殖场4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0余盏,竹制栅栏围挡13000余米,净化鱼塘水面320余亩,绿化美化主次干道60余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道路油化125公里,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改厕任务。石鼓区更是获评2019年度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为我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区。

  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村村推进、户户行动、人人参与”

  3月16日,角山镇利民村高老屋组村民刘爱金一家收获了一块特别的奖牌——最美农家,此外她还将获得5000元的奖励。

  “自己家的卫生搞得好,还能得奖励,现在大家你追我赶,劲头很足。”正在修剪院内灌木的刘爱金难掩兴奋之情。她告诉记者,现在生活好了,村里各家各户都很注意卫生,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

  据石鼓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华喜容介绍,为了调动大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在全区1个镇和3个涉农街道的17个村庄(社区)范围内,授予21个农户 “最美农家”称号,并按照每个农户5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另外,我们还评选了6个‘宜居村庄’,两项加起来,奖励资金40余万。”

  其实,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改变村民固有的生活习惯并非易事。而要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变“政府的事”为“村民的事”,更是一大考验。事实上,近几年,石鼓区探索出一套创新竞争性的奖励机制,从区、镇(街道)、村组层面,对参与热情高、整治有效果的村民进行奖励,从而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评选‘宜居村庄’‘最美农家’是区级层面的奖励,我们的镇(街道)、村组也有相应的奖励办法。”华喜容说,村组、镇(街道)的奖励范围更广,通过月月奖、季季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让人居环境整治的观念深入人心,又能调动村民改造乡村的积极性。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政府的事’到‘自己的事’,我们村已经形成了全民支持、参与、维护的良好局面!”利民村村支书朱宏华告诉记者。

  石鼓区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认真落实各级责任,建立区级领导带队包村、镇街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的责任体系。为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包村的区级领导带队到各村组中召开群众座谈会,镇街干部和村组干部积极到村民家中宣传,与老百姓打成一片。

  同时,该区抢抓创文创卫的契机,充分发挥“衡阳群众”志愿者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各村组在制定整治规划、具体设施、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上,全程听取群众的建议,形成了“村村推进、户户行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从“城市化”回归“乡土味”

  ——“依山造势、顺水造景,乡愁依依”

  就地取材用竹子、杉木篱笆进行围挡成小游园,用从空心房上拆除的废弃青瓦铺路,用从河边捡来的石头铺成卵石小路,把闲置空心房改造成旅游民宿……

  徜徉在石鼓区的美丽乡村,游客刘女士惊喜的发现,在乡村越来越城市化的当下,石鼓区乡土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令她眼前一亮,流连忘返。“在这里无论是骑行还是漫步都感觉很亲切放松,就像是又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

  为了确保乡村既有城市品质,又有乡村味道,石鼓区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群众意愿,保护好自然肌理、生态环境、历史传承、文化习俗和建筑风格,有条件地进行挖掘、创意和提升。

  在此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石鼓区坚决不搞大广场、不建大牌坊、不造大公园,尽量做到不砍树、不平山、不填塘,依山造势、顺水造景,保留乡土味道、体现乡村风貌,坚持以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民居村落为形,凸显绿水青山,展望诗画田园,印刻美好乡愁。

  承载着浓浓乡愁的独特田园风光,吸引了大批像刘女士一样的城里人来此追忆乡愁,放飞心灵。如今,石鼓区三星村、利民村、灵官庙村成为了衡阳市民争先打卡的网红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石鼓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出“新路”,乡村“颜值”实现美丽“升级”。该区获评2019年度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为我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区——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石鼓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出“新路”,乡村“颜值”实现美丽“升级”。该区获评2019年度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为我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区—— 2020-04-03 2 2020年04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