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助人的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11.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的法律、文化背景知识下,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及自助服务活动。
12.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的经济、问话、法律等客观背景;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
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
13.关于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有?
《宪法》、《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14.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有哪些?
儿童生物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社会学、儿童文化学等。
15.儿童社会工作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宏观层面:推动有关儿童立法;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2)微观层面:支持性服务(提高儿童所处环境的功能);
保护性服务(通过介入外部监督或者强制的方式,防止儿童被虐待、忽视和剥削);补充性服务(通过专业介入,对儿童境遇中存在的某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给以适当的增强);替代性服务(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
16.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有哪些?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
17.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实务领域,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18.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几个层面?
微观层面:一般指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即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层面:指家庭和小组层面社会工作。
宏观层面: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工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