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靖 周明韬
1月3日,雁峰区纺织新村棚改项目现场,一台挖土机伸出长长的“机械手”,“敲打”着一栋写有“拆”字的陈旧楼房,砖块纷纷掉落,楼房一点一点化为废墟。
雁峰区白沙洲街道重点办主任丁海波戴着安全帽,与专业拆迁人员一起在现场指挥,警戒线外,站着不少看热闹的居民,不远处,一条写着“抢搭棚改末班车,昔日旧地换新颜”的横幅非常抢眼。
张建军是围观居民之一。他原住在内衣1栋,是第一批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居民,签订协议几天后,他就把家搬了,“拆迁补偿政策很优惠,我希望项目进度能更快一点,好早一点住进新房。”他笑着对记者说。
“目前有686户居民签订了《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签约率达到了99%,搬迁率达到了93%,大部分楼房已搬空,我们顺利启动了拆迁。”丁海波告诉记者。
纺织新村棚改项目自去年11月1日正式启动后,两个月左右签约率达到了99%,搬迁率达到了93%,无疑创造了棚户区改造的“衡阳速度”。“比我们预计的进度要快。”雁峰区委书记周玉军表示满意。
在雁峰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聂卫华看来,居民态度从最初“很犹豫”到后来“很积极”,除了棚改拆迁补偿政策宣传到位、阳光公示消除居民疑虑等因素外,把市委、市政府关于棚改的优惠政策及激励措施实打实执行到位也是促使居民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
张建军对棚改就地安置这项政策非常满意,他认为这是很多居民赞同棚改的重要原因之一,“老房子虽然就在市八中对面,但面积小,太破旧,既无厕所又无厨房,无法用于陪读出租。而拆迁后就地安置建新房,位置没变,房况又好,用于陪读出租将会非常走俏。”
采访中,不少居民坦言这次棚改的补偿政策比较优惠划算。白沙洲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介绍,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不足55平方米且只有一套住房的被征收人,在签约期限内签订补偿协议并完成搬迁的,均享受55平方米的最低住房面积保障,面积超出部分,按超出面积的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价格。以张建军为例,他的老房子约20平方米,选择的是住房安置,面积65平方米。这65平方米中,有55平方米不需要花钱,超出的10平方米,购买价格只要4000元/平方米,非常划算。
纺织新村棚改项目启动之初,居民往往比较犹豫,为了促使观望居民尽快签约,签约居民尽快搬家,雁峰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棚改政策实施奖励机制,比如配合入户勘查奖、按期签约搬迁奖、货币补偿奖及选择货币补偿成新奖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在签约公告发布之日起30天内(含30天)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并按期搬迁腾空房屋的,按房屋主体评估价值的20%给予按期签约搬迁奖励;在签约公告发布之日起30天以上60天以内(含60天)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并按期搬迁腾空房屋的,按房屋主体评估价值的10%给予按期签约搬迁奖励。
“这项措施的激励效果很明显,大部分住户都在30天内签约并完成搬迁。”白沙洲街道主任刘益君深有感触地说,“好政策对于加快棚改项目进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