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成都市公共交通换乘服务中心项目交通枢纽工地,现场询问农民工月工资多少,工作时间多长,工资能否按时足额发放等等。总理随后到农民工宿舍,察看伙食和住宿情况后说:“要压实责任,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能够更好养家育儿,这天经地义,决不允许拖欠。”
总理的态度很鲜明,话语很温暖。这份工资薪水,是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生活来源和希望所在。1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强调“农民工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而独特贡献,必须保证他们的辛苦获得及时足额的报酬”,并启动今年全国根治欠薪冬季行动。当前,各部委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组,正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
清欠的话题,年年清,年年有。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政府收支缺口大的情况下,清欠更难。而清欠的难点与卡点,央视揭露的两个典型案例,反映出拖欠账款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
案例一:12月初,宁夏银川永宁县,有十几个来自江苏的工程承包商,守在永宁当地政府讨要拖欠他们三年的3.9亿元工程款。2015年3月,江苏盐城的承包商联合中标了永宁县的5.68亿元道路工程。施工合同协议约定,项目合同金额分5次进行支付,每次支付20%,2019年9月支付完毕。工程在2015年底顺利完工,2016年9月,工程正式交工验收,质量等级合格,经审计项目款项最终确定为6.15亿元。道路通车三年多了,江苏承建方却只陆续收到永宁县政府支付2.24亿元左右的款项,还有3.91亿元没有拿到。欠账是一目了然,没有经济纠纷,就是政府差钱。
案例二:贵州省独山县,当地前主要领导罔顾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的实际,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旅游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该县下司镇“古韵布依·水上下司”项目融资多处违规,欠下大笔债务,因资金断裂导致整个项目停工。烂尾工程和沉重债务负担,成为这个西部贫困县的负资产。
清欠是个老大难,清欠是个连环套,清欠更是场攻坚战。这些政府主导的道路工程款拖欠、旅游工程停工烂尾,最终导致拖欠参与建设的农民工劳动报酬,使农民工利益受损。
临近年关,清欠行动深入推进,让拖欠农民工的工资薪水能按时足额发放他们手中,既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一项重大任务。政府既要把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的任务抓在手中,责任扛在肩上,运用法律、行政、市场和监督、曝光等办法,综合清欠,严监管、严问责、严落实,全力抓好本地区的清欠工作。更要在清理欠薪行动中,对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支付看重一层,先行一步。以刀口向内,自我加压,带头落实的坚决态度,从政府债务、政府工程、政府项目等涉及政府自身的欠款、欠债、欠账等清起,先保证农民工工资薪水的支付,让他们能足额结算,带钱回家,温暖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