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常宁有11家非公企业主动深入镇村对接精准扶贫,对万余名贫困人口进行帮扶,这些都得益于常宁“4+3”工作法,全面激活了乡镇统战工作的“神经末梢”,把统战队伍变成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曾经,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和力量下沉的实践中,常宁统战工作也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乡镇统战部门活力不足,热情不高。
近年来,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市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在重要会议强调,要想办法将乡镇统战工作的阵地建起来,让各项工作可以有序开展。为此,常宁创造性地推行“4+3”工作法,即开展“统战网络、统战阵地、统战队伍、统战机制”4个标准化建设,和“同心献策、同心惠民、同心助力”3个平台搭建,成功扭转乡镇统战力量薄弱、工作被动的局面。
启动统战网络标准化建设,将统战工作、宗教工作等网络融合,建立“二网合一”的市、乡、村三级统战网络,各项工作均可在此上传下达无缝对接。同时,按照“有人员、有场地、有资料、有活动、有经费”的“五有”标准,开展统战阵地标准化建设,为统战成员提供学习教育、办公服务、联谊交流的场所。目前,23个乡镇全部完成统战工作标准化建设,为统战成员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统战之家。
为激发统战队伍的活力,常宁实施统战队伍标准化建设,将党外代表人士、非公经济人士、民族宗教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12类2000余人分门别类建立基础数据库,日常组织这些统战对象开展联谊走访、恳谈座谈、政治培训等活动。在各项工作举措出台的基础上,再实行统战机制标准化建设,将统战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为各项统战工作落到实处提供了“大保障”。
而“3大平台” ——“同心献策”平台、“同心惠民”平台、“同心助力”平台的有效对接,则成功地将统战对象变成了统战力量。他们为民代言,献计献策,在爱心助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当“带头人”和“热心人”。
随着统战力量的日益强大,常宁的统战成员在胜桥、烟洲、洋泉等10余个乡镇组建了奖助学基金协会,累计发放助学金800余万元;尚珂伊针纺公司在各乡镇建立18个“扶贫车间”,累计支付贫困户工资350余万元;在“万企帮万村”活动中,76家非公企业对接帮扶47个贫困村,累计捐助资金达230万元;乡镇统战对象提交市人大、市政协的建议、提案达150余件,有效凝聚了人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