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常识相信不少学龄前儿童都能脱口而出,可在现实生活中,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为解决这一顽疾,我市将于本月底试运行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并实时在显示屏上公开曝光闯红灯者,以期起到劝导警示作用。(详见12月19日《衡阳日报》)
行人闯红灯,轻则影响车辆通行造成不必要的交通拥堵,重则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人身伤害。有鉴于此,《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例早已对行人文明通行有过明确规定。然而,有些人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我弱我有理”,认为相较于机动车而言,行人就是弱势群体,司机应当无条件避让行人。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继续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机动车要有礼让意识的同时,也陆续针对行人闯红灯等违规行为采取警戒、惩罚措施了。可以说,即将“上岗”的行人闯红灯抓拍设备,是十分必要的,既符合当前的城市管理要求,也有利于文明规则意识在市民社会生活细微处得到重视和确立。
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要培育深入人心的规则意识,并非一日之功。除了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认真研究法规是否执行到位、管理手段是否有针对性,还需要直面解决一些客观现实问题,比如,部分路网设计是否有不合理之处,导致行人过斑马线绕行路线过长;或者有些信号灯设置是否不太人性化,红灯时间过长,致使赶时间的行人失去耐心等。
总而言之,想要有效整治行人闯红灯,不仅需要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在重点路段强化执行,辅以抽查抽检等形式,以保持常态化的警戒压力;同时,还需要城市相关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给敬畏规则、谨遵秩序之人更多的正面激励。唯有这样,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才能尽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