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宁:“绿”意尽染天地新
如诗如画的油茶小镇
产业链条“舒枝展叶”,油茶经济“绿意融融”
万亩油茶林,绿波荡漾
  ■策划:王一花   统筹:常森  郭华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摄影:本报记者   王翟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特有的标签,那么于常宁而言,油茶与有色产业定是其中最耀眼的标签。

  自古便有“油茶之乡”“有色金属之乡”“世界铅都”之美誉……位于衡阳西南方的常宁有着得天独厚的油茶、矿产自然资源。

  幸运的是,对于大自然馈赠的“茶山”“矿山”,勤劳智慧、锐意创新的常宁人们并没有“坐吃山空”。而是,坚守绿色发展这根主线,点燃产业转型升级引擎,推动传统有色产业“变绿”,大力发展油茶经济“添绿”,将绿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全省首批特色工业小镇”等金字招牌一揽入怀,常宁正在因绿而活,因绿而兴,因绿而名。

  百万亩油茶花迎寒绽放,白花映衬绿叶,黄蕊点缀其间,远远望去,如同万千蝴蝶翩翩起舞……12月5日,记者走进全省“油茶小镇”——西岭镇,徜徉于油茶林间,幽香阵阵,沁人心脾。

  在油茶龙头企业大三湘的“鲜果现榨”生产线前,一颗颗新鲜茶果从传送带进入,经过色选、清洗、剥壳、冷榨、精炼等环节,分别变成鲜茶油、茶籽废渣浆液和果壳碎料。

  “这些油茶籽废渣浆液,我们可以从中提取茶皂素,用作洗发水、手工皂等天然洗护产品制作。”大三湘负责人周新平介绍。

  周新平说,过去,油茶产业的利润都集中在“油”上,农民、企业都靠这“一滴油”吃饭。近年来,公司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实现了产业链条“舒枝展叶”。

  油茶小镇总面积30万亩,其中20多万亩为油茶林,有17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是常宁茶油主产区之一。目前,“油茶小镇”集中引进“大三湘”“中联天地”“殷理基”等20余家油茶龙头企业,鼓励从过去的“一滴油”到“一个果”“一棵树”上深挖价值,同时在林下套种烟叶、油牡丹、尾参等经济作物,在林中散养“茶山飞鸡”,开挖“一片林”的收益。

  十里沙江绕村东流,潺潺溪水推动水车旋转,古井、古树、古桥藏着动人的故事,古榨坊里游客正饶有兴致的体验古法榨油,孝文化广场上传来孩子们背诵《爱莲说》等国学名篇的朗朗读书声……漫步油茶小镇核心区平安村,仿佛走进了一幅古香古色的山水画。作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一代大儒周敦颐后裔的聚集地,这里独特的油茶文化、孝廉文化,正吸引省内外的游人纷至沓来,让心灵与文化来场“零距离”的对话。

  在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同时,实现油茶文化旅游一体化,将油茶小镇从单一的油茶种植产业小镇向多层次生态产业的发展特色强镇转变,西岭镇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目前,油茶小镇已初步形成“一带两心三区”格局,“一带”指十里乡土风情带,“两心”指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园暨古村落产业核心和“一山一水”生态绿心,“三区”即两个油茶产业区和一个生态农业区。

  以油茶为产业,以文化为纽带,以乡愁为体验。如今,油茶小镇的“油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正“绿意融融”——2018年,西岭镇生产总值达8.12亿元,其中油茶产业产值6.17亿元,每年带动旅游20万人次,年增收达3000万元。

  西岭镇只是常宁油茶产业“绿色海洋”中的绚烂一抹。近年来,常宁把油茶产业作为最具成长性的富民产业来抓,成功创建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全国首个森林经营认证(CFCC)县(市)、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市),“常宁茶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出台全省首个油茶地方标准。

  据统计,目前,常宁油茶林面积100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46.2%。2018年产茶油1.14万吨,年产值达31.3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_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常宁:“绿”意尽染天地新
循环改造“集群生长” 有色产业“绿树成林”
南岳:全域旅游 风景正好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常宁:“绿”意尽染天地新 2019-12-06 2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