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晓波 实习生 邓灵 通讯员 周健 刘相知
日前,衡东县紫金湾小区设置全市首个再生资源分类智能投放点,居民刘慧平在设备前,通过手机扫码进入智能回收程序,她在回收类别中选择了塑料后,对应的回收箱体打开,向箱里投放了10个塑料瓶。箱体关闭后,操作界面显示出垃圾重量,与此同时,刘慧平手机上显示出本次操作收到的积分为10分,整个回收过程用时不到一分钟。
“以前知道垃圾是应该分类的,但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去做。这个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就像一个‘绿色银行’,操作起来特别简单方便,又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非常好!”刘慧平高兴地对记者说,通过扫二维码和拿卡到“绿色银行”,分类投放垃圾即可积分兑换物品,也可现金置换,大大提高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衡东县有78万人,每年要填埋处理来自县城和乡镇的垃圾15万吨左右,并保持年均5%以上的高位增长率。面对巨大的压力与困境,今年6月中旬,衡东县率先在全市推行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工作,按照“政府推动,供销主导,普及推广,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衡东供销环境服务公司,依托供销社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体系,探索出“一村一站一员”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今年,衡东县成功入选湖南省再生资源网络建设示范县。近日,衡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衡东召开,“衡东经验”被推荐。
“我们遴选了氵米水镇紫金湾小区、金娥村、大甸村、状元村,以及新塘镇龙头村、潭泊村等6个村(居民小区)作为建设试点,建立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站,从垃圾分选、回收到处置实行一条龙服务,初步探索创建了一条‘一村一站一员’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衡东供销环境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村一站一员”即每一个村(社区)设立1个再生资源回收站,每一个站组建1支一岗多能的环卫保洁再生资源回收专业队伍。目前,该县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分别为试点的居民小区和村购置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建设了5个高规格的再生资源回收站,配齐了近50人的“一村一站一员”专业队伍。
据了解,衡东县严格按照“一村一站、一乡镇一总站、县城一中心”的布局,(下转第二版①)
(上接第二版①)利用原有的村级(社区)设施和集体闲置资产改造升级为村级(社区)回收站,由衡东供销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统筹全县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一村一站一员”体系建设和管理,对回收站的投入建设、垃圾分选、运输、处理由公司“一条龙”服务。目前,示范片点基本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日清,每日分拣出可回收垃圾35%以上,垃圾明显减量,实现了再生资源回收与保洁工程的有效结合,并建成惠民服务废品换商品体系。
“通过强化市场运作,示范引领带动,初步构建了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的运转体系,实现了垃圾清运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和惠民服务工程‘三网融合’”。衡东县供销社负责人洪文斌和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全县实施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试点4个多月以来,累计回收各类废旧物资400吨,保洁员增收11万元,节省垃圾转运费 8万元,往县城转运垃圾减量 35%以上,初步实现了垃圾分类从业人员创收、投入产出划算、生活环境变优的“三赢”局面。
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表示,衡东县将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目标,努力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县垃圾减量4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