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林映梅(作者系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中华民族“强起来”意味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在经历近代以来的发展落伍终于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正确的文明发展道路,五千年中华文明依然充满生机活力,并即将迎来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文明之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尤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什么如此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文化自信有着怎样的科学内涵?

  一、文化自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着力回答的时代课题。如何从文化上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就为我们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于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持续探索、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有着深厚的历史继承性,是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合理性。因此,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为我们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二、文化自信阐明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文化意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段论述实际为我们总结了中华民族“强起来”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从中华民族自身而言,中华民族“强起来”意味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在经历近代以来的发展落伍终于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正确的文明发展道路,五千年中华文明依然充满生机活力,并即将迎来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文明之幸。二是从人类文明整体而言,中华民族“强起来”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成功为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与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彩性、多样化提供了全新的重要的选择参考,为人类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人类文明之幸。因此,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为我们阐明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文化意义。

  三、文化自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立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如何拿来使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处于摸索的状态。最终,我们形成了科学的理论立场,那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在实践中形成并检验和发展理论。为什么能够形成这种理论立场?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认识论上始终坚持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以此指导中国实践;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文化论上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和先进性的文化形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坚持以必须实现这种文化结合作为基本立场和态度。这实际上就代表了一种文化自信立场。如果没有文化自信的立场,不是从中国问题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不是从问题导向出发而是从“模式”出发,不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立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主体地位、把中国理论的创造权、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发展权赋予中国人民大众,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的文化条件。因此,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为我们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立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与实践
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张艺曼 你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深刻把握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2019-11-07 2 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