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实事“加油 ” 群众幸福“加码” ——2019年衡东县重点民生实事巡礼 ■统筹:章焱平 周 健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摄影:本报记者 周 琪
衡东县委书记吴伟生(中)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右二)调研校园信息化建设
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工作
武家山学校让孩子们实现“上好学”
粪污经过三格式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基本可达到无异味、无污染
杨山实验中学增加2000余学位,大力化解“大班额”难题
  群众幸福“加码”

  ——2019年衡东县重点民生实事巡礼

  ■统筹:章焱平   周   健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摄影:本报记者  周   琪

  11月2日,秋日暖阳照在衡东县白莲镇马房村的广场上,静谧而祥和。

  “什么是小康?”马房村党总支书记向莲生正向村民们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时,70岁的向大爷提问。

  “小康就是让百姓住上好房子、找到好工作、过上舒适的生活、让更多孩子上好学……”向莲生如此回答。

  听了这些话,向大爷自豪地说:“我们现在也基本上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透过向大爷的话语,翻开衡东县2019年政府工作中的民生工作清单,“圆梦小康”的画卷徐徐展开。

  2019年省市交办衡东县重点民生实事任务13项19个指标。截至目前,9个指标超前完成任务,2个指标按标或超标准落实,8个指标按时序推进……这是衡东县办好民生实事的“成绩单”,也是按质按量按进度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的真实写照。

  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近年来,衡东县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往细处做、向深处推,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兑现了“民生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事只多不少”的承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在全市综合排名第一,2017年、2018年连续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A

  大班额“消肿瘦身”   教育质量“飞跃提升”

  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崭新环保的施工装修、高度信息化的教学条件……今年9月1日,“内外兼修”的衡东县杨山实验中学正式开学,让每位前来就读的学生和家长眼前一亮,赞不绝口。 

  杨山实验中学坐落于县城河西开发区,是衡东县化解城区“大班额”投资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保障教育资源均衡优先发展的重要举措。县政府投资2.43亿元,办学规模为42个教学班,2100余名学生,目前招有一年级600余名学生,12个教学班。

  “大班额”一直是基础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教育难题面前,要体现出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担当作为,要在县域层面整体发力。”衡东县委书记吴伟生高度重视“大班额”化解难题。

  在解决大班额问题上,衡东县没有采取“头痛医头”“修修补补”的旧模式,而是长远规划、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将其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手笔谋划治本之策。

  “新建学校增新量,扩建改造扩容量,调整资源盘存量。”按照《衡东县2018—2022年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五年行动方案》,衡东县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增”“扩”“盘”增加学位供给,为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衡东县委、县政府投资4亿余元,新建杨山实验中学和武家山学校,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今年秋季开始招生,共新增学位4260个,可以化解县城城区初中、小学部分大班额。近五年,共投入近5000万元,在大班额突出的幸福完小、金花完小等学校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共计26125平方米,新增学位4630个。近三年,盘活县内闲置资源,通过维修改造,增加学位5000余个。

  “大班额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有的城市学校门庭若市 ,有的乡村学校门可罗雀。”衡东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要让大班额“消肿瘦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是关键。

  南湾学校地处衡东县最偏远的乡镇——南湾乡,因为学校硬件较差,师资薄弱,生源曾经流失严重。前几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投入,该校教学条件软硬设施不断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以前许多到县城就读的学生纷纷转回南湾学校就读。如今,南湾学校作为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2019年下学期生源多达600余人。南湾乡小学生和初中生每期巩固率都达到了100%。

  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网底”和“一校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衡东县把“建成一所学校”与“办好每所学校”统一起来,着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由城区向农村拓展延伸,扎扎实实建好并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衡东县还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实行集团化办学,由传统优质学校帮扶带动乡镇薄弱学校,通过优质学校品牌影响,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间差距,努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教育需求。

  据了解,2018年,衡东县克服困难、上下联动、群策群力,义务教育阶段155个超大班额已全部消除,585个大班额已化解357个,还剩余228个。今年,该县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保底任务108个,到8月份已消除113个,完成率104.6%。

  衡东县始终坚持“减班额”与“提质量”相结合,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2019年高考,该县600分以上67人,2人考入清华大学,一本上线率19.25%,二本上线率44.04%。近年来,先后获得“全省教育考试工作先进单位”“衡阳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全市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等。

  B

  扶贫车间开到“门口”  就业帮扶温暖民心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怎么也没想到能找到一份这样称心的好工作,让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11月2日,在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内,贫困户刘智正忙碌地进行数据操控,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他通过扶贫车间专场招聘会成功入职,现在每月都有4000多元的收入,一年收入能达到5万余元。据了解,与刘智一样在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就业的贫困户,达到50余人。

  “民生之事,就业为本。如何精准实施帮扶政策,促进贫困劳动力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致富,是党委、政府的使命和责任!”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多次在全县大会上强调。

  针对贫困人口“离家难”“就业难”“创业难”“综合素质弱”的特点,衡东县大力发挥人力产业优势,今年9月,举办衡东县扶贫车间授牌暨扶贫车间专场招聘现场会,市、县相关领导对衡东县获得审核认定的17家就业扶贫车间进行授牌。各企业扶贫车间提供了机械电子、种养加工等300余个就业岗位,就近就业覆盖贫困村、贫困户,以就业助脱贫,开创了就业扶贫新形式。

  11月2日,记者进入衡东县互联网+求职招聘服务平台,只见在线求职、政务资讯、政策发布、劳务咨询机器人等就业服务板块科学排列,一应齐全。据了解,该平台既能自动生成企业简章,发布用工需求,进行在线网络招聘,同时还将技能培训、跟踪反馈等都提到线上来完成,推动线下、线上就业服务融合,为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贫困劳动力等就业群体和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开辟一条全新的就业新渠道。

  “从现场招聘会到‘互联网+’,从简单的信息发布到人岗智能匹配,近年来,我县一直在积极探索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方式。”衡东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衡东县互联网+求职招聘服务平台的开发应用,标志着该县就业服务进入了智慧网络化的新时代。

  为了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衡东县安排专职人员为该县2716名登记失业人员进行311服务,一年免费为登记失业人员进行不少于3次的岗位推荐、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推荐、一次职业指导。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为提升适龄劳动者就业技能,从年初到10月份,对该县登记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两后生、新生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创业者等几类人员举办了家政服务、育婴师、茶艺师、创业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共计800余名,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创新形式,多措并举,衡东县推进新增城镇就业民生实事绽放芬芳:今年该县新增城镇就业指标4800人,截至目前,已实现就业5209人,完成率108.5%。

  C

  乡村厕所“改头换面”   农村环境美丽“蝶变”

  “自从给我们改造了新厕所后,生活卫生方便多了。”11月2日,衡东县白莲镇白莲村村民陈正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自家“美丽升级”的厕所。记者在现场看到,一间3余平方米的厕所里,墙上和地面都铺上了白色的瓷砖,抽水式坐便器、蹲便器、洗手池等一应俱全。

  “你看不仅厕所环境卫生上了一个档次,还高标准采用三格式化粪池,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基本可达到无异味、无污染,可用来灌溉水田!”陈正申打开三格化粪池向记者展示。

  “在白莲镇,11个村(社区)1000余户村民把非卫生旱厕全部拆除,统一新建、改建卫生厕所,安装三格式化粪池,实现了‘改头换面’。”白莲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和白莲镇一样,“厕所革命”已在衡东县17个乡镇遍地开花,全力打造乡村文明宜居生活“升级版”。

  今年5月以来,衡东县委、县政府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治理人居环境的文明工程和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超前谋划、试点先行,逐步从试点扩展到全县、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农民群众转观念、改陋习、促文明的新路子。

  最初,有的村民觉得麻烦、有的村民觉得浪费,改厕并不被接受。为转变村民的观念,衡东县注重典型示范引领,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实地观看改厕效果,观摩交流经验;引导村组干部和党员先行先改,打造样板户,让村民们充分认识到改厕的实际效果和极大便利。同时,将农村“厕所革命”纳入村规民约和“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重要内容,激发农民参与“厕所革命”的内生动力。

  在厕改中,衡东县动员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到农村改厕行动中来,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投劳挖坑、自主回填、自配附件、室内改造等,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今年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17566户,全县改厕正稳步推进……改造过程中,衡东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示范带动,以白莲镇作为整乡推进示范乡镇,26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整村推进示范村,率先开展改厕工作,实行村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为全县农村厕所改造提供先进经验。

  同时,该县统一改造标准、统一规划划样、统一施工队伍,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建立农村户用厕所信息库,实行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档,形成建管并重、责权相应的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从根本上确保改厕工作成效。

  “乡村厕所革命不仅仅是一次乡村环境的整治,更是乡村文明的推进,扮靓了美丽乡村的‘里子’和‘面子’!”衡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全力推进“厕所革命”,让村民过上如城市一般有品质的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民生实事“加油 ” 群众幸福“加码” ——2019年衡东县重点民生实事巡礼 ■统筹:章焱平 周 健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摄影:本报记者 周 琪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民生实事“加油 ” 群众幸福“加码” ——2019年衡东县重点民生实事巡礼 ■统筹:章焱平 周 健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摄影:本报记者 周 琪 2019-11-06 2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