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常宁西庄源(上)~~~
2019年11月02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宁西庄源(上)
化身瑶民另有意 常宁王氏结厚谊
  ■文/本报记者 张文凯 图/彭国梁 本报记者 周 围

  1654年,顺治十一年冬天,王船山36岁,携妻郑氏来到常宁,避居西庄源。

  2019年3月的一天,记者直奔西庄源而去。陪伴同行的是记者在常宁结交多年的挚友:一位喜欢文墨,一位酷爱摄影。`

  “西庄源”究竟在哪里?

  顺治十一年,清廷加强了对湖南的统治,并对一些曾经响应大西军的群众和怀有“光复旧物”之志的明臣,加以缉捕杀害。八月,王船山和妻子郑氏徙居常宁的西庄源避祸。

  西庄源在哪?

  王之春的《王夫之年谱》上有记载:“冬,徙居常宁西南乡小祗园侧西庄源”。

  西庄源作为老地名,或许会被保留下来。于是,记者打开谷哥地图搜索,找到了一个“西庄元”,在洋泉镇,位于常宁的西南方向,距离衡阳市99公里。

  电话询问了洋泉当地人,他们提出应该是“西庄园”,指的是洋泉西边的一个园子。

  欧阳明勇,常宁市委政研室主任,平日里喜欢探访常宁的山水风物。他曾利用业余时间在常宁寻访船山先生行迹,写成了万余字的散文《温暖的春秋》,在《人民文学》上刊登。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记者很快地找到了西庄源。通过比较发现,西庄元,还是西庄源,亦或是西庄园,读音完全一样,指的也都是同一片地方。

  西庄源位于现在的洋泉镇西南村8组。住在这里的人多数姓王,属三槐堂王氏后裔,常宁洋泉王应昌的后代子孙。

  这里跟大多数农村一样,常住人口除了中老年,就是年幼的孩子,王先德是当地最年长的一位。老人虽然听力衰退,但思维非常清晰。得知来意后,他指着自家隔壁的那栋房子:“船山先生住过的屋,以前就在那里,王家祠堂的旁边。”他儿子在一旁解释:“老一辈的人传下话,说王船山曾经住在这里,但并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只是前几年,有人来寻访,才知道可能是住在这一片。”

  记者在王氏宗祠四周转悠,总希望能够找到蛛丝马迹,能够印证王船山诗歌中的“西庄源”。他曾以《西庄源》为题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古树何年种,归禽来一双,茅斋读易罢,摇影入闲窗。”后来,在即将离开西庄源的时候又即事抒怀写了一首长长的五言古诗。他描述说:“西庄源所居,后岭前壑,古木清沼,凝阴返映。”所以王船山居住的西庄源,应该屋前是沟壑,屋后是丘陵山岗。屋前有一口清澈的水池,后面的山岗上种着幼竹,还有高大的油桐树。

  这里——有些近似于王船山诗歌中描写的场景:家祠坐北朝南,其后有一处土坡,坡上满是碗口粗大小的毛竹,轻风拂过,婀娜多姿。在竹林东面的空坪里,记者意外发现两棵香樟树,两者相距约50余米。树径估摸着一个人肯定是抱不拢的,至少有百余年的树龄。

  站在香樟树下往南看,才发现自己是站在高坡上,大概两层楼高,脚下是大片农田。近处有一条沟渠,一股小水笑嘻嘻地向着东南方奔去,那是洋泉镇的方向。

  不管是不是王船山曾经落脚的地方,但这里肯定曾经有一户家境不错的人家,在这里繁衍生息。

  王船山当年在西庄源住的其实是茅草屋,早就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还有油桐树也不知所踪,只留下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还有经世致用的船山思想。

  追寻“尝变姓名为瑶人”的真相

  王船山为什么来了洋泉?后人在研究王船山行迹时,多认为是因为洋泉地处偏僻易于躲藏,适合“避兵乱”。记者通过寻访和查找历史资料发现,他来洋泉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访“反清复明”的武装力量。

  常宁境内多高山,属南岭山脉余脉。从洋泉镇再往西南,就是塔山瑶族乡。塔山乡平均海拔800米,最高峰1265米,那里居住着瑶族同胞。

  瑶族,历史上曾经有过蛮、荆蛮、蛮夷等多种称谓,他们源于古代的“长沙蛮、武陵蛮”,原居于长沙、武陵两郡,即今之湖南的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后因战乱及栖息区逐渐贫瘠,才开始向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迁徙。瑶人经常受到统治者的歧视与压迫,于是举寨的人躲进大山,过着游耕游居的艰苦生活。《宋史·蛮夷传》上记载:“蛮瑶者,居山谷间,其山自衡州到常宁县,属于桂阳郴、连、贺、韶四州,环纡千余里,蛮居其中,不事赋役,谓之瑶人”。

  瑶人主要靠采挖山货、药材为生,下山换取盐米等生活用品。洋泉是汉族人聚居的、靠近塔山最大的集镇。在过去,这里曾是衡永古道的必经之地,挑夫们靠肩挑脚磨把盐从广东连州、广西合浦挑到湖南,再把湖南的茶叶贩运到两广。洋泉曾经是常宁最大的私盐贩卖地,所以,经常会有大批瑶民前来交易,用自产的竹器、笋蕨、药材,换取盐巴等生活必需品。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新宁县、新平县合并,改名“常宁”县,取永久安宁之意。然而,处于瑶汉交界处的洋泉镇,一直充满着反抗精神。

  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郴州宜章县瑶汉农民遭受残酷的经济剥削,陈峒率兵起义,攻破常宁,县城被烧毁。后来,南宋朝廷命湖南安抚使王佐统兵前往镇压,直至广东英州境内,陈峒不幸被俘,惨遭杀害。

  明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常宁清水洞、火田村、粗石村、李公洞等处瑶民起义。遭武义将军也先不花镇压,常宁县城西桥被毁。

  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奉虎满、夏奇联合五峒瑶民(注:常宁瑶民住五峒:黄洞、洋山、板角、鳌头、狮子园,绵延百余里)起义,攻陷县城,后遭镇压。同年,县城设木栅,于西南设杉树堡、黄茅堡,严格管控瑶民出入,并于五峒设抚瑶官。

  即使在船山来常宁隐居之前,洋泉也不太平。清《嘉庆常宁县志》记载,顺治七年至九年,常宁人曹易汪领导瑶汉民众起义。

  作为明朝遗老、反清斗士,王船山在湘南一带避祸的同时,一直试图寻找到可以共同抵抗清廷的武装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退伏幽栖,俟曙而鸣”(见《章灵赋》)。

  于是,王船山选择来到洋泉镇。

  《王夫之年谱》里记载,先生在常宁曾“变姓名为瑶人”。记者推测王船山“变姓名为瑶人”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方便同瑶人接触,以联络更多的仁人志士。

  常宁三年是谁庇护了王船山?

  常宁三年,谁给了船山最大的帮助?

  王之春在《王夫之年谱》里提及此事时说,在常宁,“隐士王东卜文俨先生常馈公粟”。刘毓崧的《王船山先生年谱》里则言王文俨“敬其志节,恒供赡之”。

  两个《年谱》,均采用了《沅湘耆旧集》中的史料:认为是王文俨在常宁给王船山提供了很大帮助。

  《沅湘耆旧集》是一部辑录湖湘先贤诗作及相关文献的诗歌总集。主编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南新化人邓显鹤。邓显鹤(1777年-1851年),字子立,号湘皋,晚清著名诗人、文献家,著名的《船山遗书》就是他收集、整理、刊刻的。《沅湘耆旧集》是邓显鹤数十年用心收集沅湘地区晋至清代公卿、布衣、闺阁、释道等二千多家、诗二万余首而成的诗歌总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新化邓氏南村草堂刊刻。

  《沅湘耆旧集》里收录了王国甲的二首诗。其一:六户海丰吏,九边儒者军。祭哀多劫运,数典丧斯文。第宅多新主,高会胜旧闻。凹霞风已古,独忆雅田云。其二:战守中兴策,切实空复闻。七仓河上粟,一饷钟山军。东卜余残壁,西园待隐君。承平怀往烈,谱牒有遗文。书中也收录了作者自己对这两首诗的注解。注解中提到了高祖王文俨。

  原来,王家世居“凹霞”。明朝末年,高祖王文俨为躲避流寇之乱,于是将全家迁到了“雅田”。王文俨曾经向政府递交了“中兴战守策”。钟山军缺军饷,他自掏腰包办宴席,邀请县里七十个里长,劝他们捐钱粮、救国难,并且亲自押解筹集到的七个仓库的钱粮送往军队。晚年,他隐居东卜园,自号“东卜先生”。王船山这时也隐居在西庄园,米粮都是他提供的。祖传家谱里,辑录了王文俨的遗作。

  王国甲,字鼎三,一字建子,常宁人,县学生,写有《拾遗山人诗抄》。作为后人,他以高祖为荣,于是以歌咏之。

  怀着敬意,我们寻到宜潭乡新建村,找到了《厚雅田王氏族谱》。

  《厚雅田王氏族谱》里根本没有“王文俨”这个人,却找到一位与王文俨经历十分相近的王应章。《厚雅田王氏族谱》于顺治二年首修,由王应章纂修;乾隆二十一年续修时,由王万澍纂修。

  王应章,号卜园先生。他比王船山小1岁,出生于1620年,曾在衡州城求学。他14 岁考了秀才,比船山迟了一年。20岁时,他做了一件为钟山军筹饷的大事而闻名乡里。32岁时他以选贡署任嘉禾司训,成为嘉禾县衙门里一名负责教育培训的官员。34岁时,父亲过世,他丁忧回家。这一年,正是顺治十一年,恰好是王船山来常宁的那一年。

  王应章的后人王万澍,清乾隆年间“常宁十子”之一,他与儿子王国牧撰写的《湖南阳秋》被收入《四库全书纲目提要》。在《厚雅田王氏谱·卜园公传》中,王万澍简述了祖先王应章的生平事迹,与王国甲对王文俨的介绍基本一致。其中还有一段这样的话:“公少与衡阳王船山夫之善。船山,之流寓也,居家庄大石岗(今宜阳街道新华村),旋徒西庄园。公时资其匮乏。”

  原来,王船山来常宁后,先在宜水旁的大石岗落脚,然后马上搬去了偏远的西庄园。王应章不时会送去粮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王应章与王船山不仅是旧相识,更是志趣相投之人。所以,才会毫不避嫌地资助王船山这样一位“反清斗士”。

  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像王应章这样的人,王船山在常宁的生活,算得上是云淡风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八
   第A08版:版面八
化身瑶民另有意 常宁王氏结厚谊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化身瑶民另有意 常宁王氏结厚谊 2019-11-02 2 2019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