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02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史话之历史篇
大明衡州府与残明骄兵悍将乱衡州(下)
崇祯皇帝画像
李自成画像
张献忠画像
  注:图片由胡建军翻拍网络图

  临蓝矿工起义军大战衡州

  明末苛政还表现于对矿工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万历三十年(1602年),湖南临武、蓝山诸县矿工在临武县人刘新宇与蓝山县郭子奴领导下,反抗矿监横征、勒索,殴打矿监侯永,烧毁矿监署。

  崇祯十年(1637年),衡州水口山、祁阳清水塘(今属祁东县)、衡山银矿冲(今属衡东县)矿工数百,砸烂衡、永二州矿监署,杀死矿监卜恕、南饶等中官。衡、永二府指挥使率兵镇压,被矿工打得抱头鼠窜。继而湖南兵巡道遣兵前来镇压。衡、永暴动矿工在矿首的率领下,与临蓝矿起义兵会合,谋取衡、永二州,以应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

  临蓝矿工起义军与衡祁矿暴动矿工联合,谋攻衡州府。他们先攻常宁县、桂阳州,联舟数十,由衡州下湘潭,往来凡三,衡州府城戒严。兵巡副使李嵩督兵御之,结筏于耒江口珠晖塔下为堵截计。时刘新宇、郭子奴率义兵沿江来攻。官兵联舟数里,李嵩骑马来往舟上,耀武扬威。而义军舟小而且少,散于耒江口及沿湘上下。官兵挑战,义兵无敢应者。两军相持旬日。李嵩欺侮义军,每每挑战,以恶语辱刘、郭二人。郭子奴年少,有勇力,欲率兵与战。刘新宇力诫勿轻举妄动,以计毁其联舟。官兵中多为中原人,不习水战,而临蓝矿兵俱在江河边长大,水性好。于是刘新宇挑选百名水性极佳矿兵,乘夜入江断官兵舟缆。计定,郭子奴带领矿兵趁夜潜入江底,将官军联舟缆绳尽行砍断。至天亮,联舟尽散顺流而下。刘、郭二人率矿兵划舟四下追杀,官兵死伤无数。李嵩仓皇上岸,策马逃走。但义兵久攻不下衡州城,原想退守桂阳州,但仍然遇到强大阻击,只得据守桂阳峒山休整,待时取衡州城与桂阳州城。

  崇祯十一年(1638年),临蓝义军又攻衡州。桂王朱常瀛疏请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四省合兵围剿。朝廷诏偏沅巡抚陈睿谟调黔兵进讨。所谓偏沅,即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置,先驻偏桥镇(今贵州施秉东北),后迁驻沅州(今湖南芷江),故称偏沅。偏沅为湖南重镇,驻重兵,以巡抚统湖南驻军(实即湖南巡抚)。临蓝义兵攻击桂阳城,桂阳留兵自卫,衡州卫指挥同知李嵩合力击矿兵。义兵退,桂阳州城解围。义军兵复攻衡州府城。陈睿谟所调黔兵两万已集结于衡州城外围。两军血战数日,义兵力疲大败。城内黔兵在陈睿谟率领下,冲出城来,夹击矿兵。矿兵不是被官兵杀死就是投降,无一存者。刘新宇阵亡,郭子奴被擒,不屈而死。

  轰轰烈烈的临蓝矿工起义就以这样壮烈的结局而告终。陈睿谟率军继而攻陷临武、蓝山,临蓝矿工几乎被剿杀殆尽。后来,朝廷以桂阳州禾仓堡建为嘉禾县,治理临蓝诸矿。官军复攻常宁松柏矿、 源银矿及祁阳清水塘矿(今属祁东县)。三地矿工几乎被官军杀尽,矿也被废,禁止民众采矿。

  起义军逼迫“三王”出奔

  明末苛政,逼反了广大农民及全国百姓。崇祯元年(1628年),起义的星星之火,首先点燃于陕西米脂、延安等府县。至崇祯六年(1633年)渐成燎原之势,形成了以高迎祥为领袖的全国性农民大起义。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镇压后,农民军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一为高迎祥部将李自成集团,占据中原;另外是张献忠集团,占据湖北、四川等地,起义军达数十万人。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下襄阳,克武昌,自称大西王,设官建制,盛极一时。湖广各地明朝宗藩如惊弓之鸟,纷纷逃离封地。

  惠王朱常润就封湖广荆州,李自成破彝陵、荆门时,他携带家小逃到湖南长沙吉王朱慈火奎处避难。惠王朱常润,天启七年(1627年)建藩荆州,赐田3万顷,荆州周边近百里的汉中平原膏腴之田尽为惠王所有。他20岁成婚时,索户部数十万珠宝。至自出奔,携宝货装船数十艘,由汉水入长江,过洞庭,经湘江时遇大风,载重宝之船翻于江,宝货尽沉入江中。惠王朱常润只身逃至长沙。长沙吉王乃是其侄孙,以礼待之,让他在长沙暂住。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大军据襄阳,时据武昌的张献忠遣使通好李自成,却不答。明军左良玉与总兵方国安从蕲西进围武昌。张献忠觉势孤,决计离开湖北入湘。于是以水陆20万大军连破蒲圻、嘉鱼二县,趋岳州。湖南巡抚李乾德与总兵孔希贵率兵2万防守城陵矶。张献忠倍道并进,李乾德等不战而退,遂破岳州。后又连巨舟千艘,南渡洞庭湖,进逼长沙。湖南巡抚刘熙祚奉吉王、惠王南奔衡州。张献忠大军围长沙,总兵尹先民、何以德与给事中史可护以长沙迎降。

  是时,衡州城风声鹤唳。惠、吉二王逃至衡州,衡州桂王朱常瀛很不自安,但情关宗亲,只得盛情接待。二王至衡州,郁郁不欢。荒淫成性的桂王朱常瀛设宴招待,并令内侍召雁峰歌舞名妓冷艳芳至府中唱歌跳舞。不想长沙总兵官孔全斌率领残兵到衡州,惠、吉二王的接风宴匆匆收场。但孔全斌的残兵一入衡州大肆劫掠,一夜之间衡州城内的商贾重店俱遭劫难。孔全斌甚至还打起了桂王府的主意。当时刘熙祚驻衡州,以重兵把守桂王府,不容孔全斌染指。但孔全斌所属的残兵临退时,纵火桂王府、衡州知府官署及衡州城易赖街、江东岸庐舍,烈焰腾空,燃烧数日,数万民居、店铺都化作灰烬。

  八月底,大西军进至石湾一线。刘熙祚奉惠、吉、桂三王出奔永州。惠、吉二王仅携家眷数十出走,余货尽没于大西军。唯独衡州桂王朱常瀛守财成性,生怕丢失王府中的宝物,宝物装船十余艘,排列于湘江上下。加上惠、吉二王之船,共数十艘,连船沿江十余里。此时,朱常瀛常年使用的溺器忘记装船,硬令刘熙祚停船,遣侍者入府搜寻携带上船,却被孔全斌察觉。于是率溃兵拦住“三王”的船只,且将桂王质于军中。刘熙祚本为孔全斌上司,由于手中无兵,也无可奈何。惠、吉二王抛下桂王,先行逃往永州。孔全斌以桂王为人质,勒令留下三船宝物。桂王苦苦哀求,孔全斌不为所动。衡州百姓见孔全斌质留桂王,俱至王府看热闹,胆大者唾骂之。刘熙祚也劝孔全斌放还桂王,但他却索要待运的一船宝货。桂王无奈之下,只得答应。

  刘熙祚护送桂、惠、吉三王到永州,后奔广西,桂王寄居苍梧。崇祯十七年(1644年),其子朱由榔袭封为永明王。明亡后,被众人拥立为帝,改元永历,史称永历帝。而惠、吉二王后逝于缅甸。

  张献忠的大西军攻克衡州

  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张献忠的大西军出长沙,水陆并进围攻衡州。湖南巡抚王聚奎与监司李乾德等官员皆遁,士民尽逃亡,衡州一时成为一座空城。当时府县同城。衡阳县知县张鹏翼居县,协同刘熙祚守城。刘熙祚以数百人拒敌于松木塘,他一骑马、一杆枪,连杀大西军前部先锋将一员,刺杀大西军兵士数十。

  战至日暮,刘煕祚坐骑疲乏,至松木塘一土坡,失蹄跪倒,将其摔下。大西军蜂拥而上,擒住刘熙祚,大西军进城。至草桥后街,衡阳县知县张鹏翼持戟杀入大西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力竭被擒。其妻闻之,投蒸水而死。时湖南兵巡道居衡州,大西军进逼衡州,巡道金九陛欲弃城而去,挟兵巡道中军王上庸并行。王上庸曰:“庸虽小弁,为湖南吠狗,因不可饱扬也!”

  大西军将入城,桂王出奔,王上庸护送桂王至石矶砧。然后率所部乌合之众百余人守城。大西军前部攻城,其部卒作鸟兽散。王上庸大喝一声,捎起腋下佛郎机(葡萄牙所造的火炮)直轰大西军营,击杀大西军数百人。大西军千骑沓至,王上庸炮药尽,便举起铁炮掷杀大西兵,复击杀数人,力竭被大西兵刺死。

  明军残余荡尽后,大西王张献忠率大军入衡州城,以桂王府为王宫,以衡州府、县署为大西政府临时公署。一切定后,张献忠杀了刘熙祚、张鹏翼,遣将四出,清剿明军残余。然后设朝议事。据《平寇志》载,张献忠谓其下曰:“府州县:士民百姓人等照常营业,钱粮三年免征。军民人等,各宜报册归顺,免遭屠戮。”此布告在衡州城乡张贴,百姓无不称颂,俱曰:“明朝连年强征‘三饷’(即辽饷、剿饷、练饷),令百姓死;大西王免征三年钱粮,令百姓活!”衡州桂王朱常瀛中粮仓储粮10万石。崇祯年间,衡州水旱灾害频发,民食草根树皮和观音土,死于道旁者比比皆是,而王府储粮陈腐不堪食,也不肯赈济百姓,甚至不肯损值出粜。衡州百姓恨极桂王。桂王仓皇出逃,只带走珠宝、奇货,粮食却无法携带,只得留下。大西军入衡州,正好开桂王粮仓赈民。数十万石陈粮救活衡州无数百姓,故衡州百姓称大西王张献忠为活命菩萨,焚香顶礼膜拜。

  大西政权在衡州设官建制,科举选士。以谭嘉瑞为衡州巡抚,吴之才为衡阳县知县,余1州8县之官尚不及委派。继之开科取士,试四书一、经一、论一、表一、判一,以一场为准。会试中选进士50名,乡试中选举人若干名,殿试点状元1名。大西王自为万言策,历评古今帝王,以西楚霸王为第一,颁于学宫。

  大西军在衡州扩充军队。衡州青壮感大西政府恩德,纷给应招。不数日,招得新兵1000余人,结为新兵营。衡州卫于城北西湖畔扩建演武坪,供卫兵习武之用。大西王将募一营新兵,于演武坪训练。旬月之间,新兵营兵丁个个勇武能战。

  是时,李自成集团的势力发展到湖北江陵(今湖北荆州),明军左良玉的兵力控制了长江中游。大西王张献忠以湘赣平坦之地无险可守,决计放弃湘赣,西入四川。十月底,张献忠撤出衡州,由常德府入川。十二月,明督师、兵部侍郎吕大器自赣州遣兵复衡州。生员赵之鹤,纠集明朝残兵及衡州豪绅,勾结大西军抚军中军将熊飞,缚大西衡州巡抚谭嘉瑞及衡阳县知县吴之才于府学明伦堂,械送于明巡抚李乾德。李乾德令凌迟处死。大西军离湘后,明朝各军分据湖南各府、州、县,互相攻伐不已。衡州百姓仍受兵灾之苦。

  残明骄兵悍将之乱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克明都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明亡。历经16位皇帝,共277年(不计南明)。逃至南方的明遗臣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史称南明。

  南明各镇将帅,闻国变纷纷拥兵自重,割据各省、府、州、县。衡州自大西军离去后,明臣率军复衡州。巡道王鼎、镇指挥使王克猷修葺府城。三月,闻国变,明巡按刘熙祚中军将曹志建募州兵2000人屯府城。未几,移屯永州。衡阳巡道李乾德遣参将黄朝宣自宝庆移屯衡州,李乾德继至。乙酉年(1645年,是岁天下更始,衡阳未入清版图,正朔未颁,故纪以甲子)四月,潞王朱翊镠命湖广总督何腾蛟总督豫(河南)、楚(湖南)、秦(陕西)、蜀(四川)、黔(贵州)、粤(广东)诸军。

  何腾蛟(1592—1649年),贵州黎平人。崇祯中授南阳知县,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明亡后,抚降大顺余部,得兵数十万。李自成死后,其部将刘体仁、郝摇旗(后改名郝永忠)等人。归何腾蛟。他遣监军、荆西道佥事章旷的部将万大鹏安抚,郝摇旗等人大喜,招来大顺余部袁宗第、蔺养成、王进才等,皆归顺何腾蛟。何腾蛟骤然增兵10余万。未几,李锦偕李自成妻高氏及侄高一功,拥众30万骤至澧州乞降。原明湖南巡抚堵胤锡准备接纳。此时,何腾蛟驰檄亦至,其军归何腾蛟。后南明王加封堵胤锡为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制其军。何腾蛟拜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仍督师。

  何腾蛟得大顺军数十万,加之招新兵20余万,兵势极盛,以部将黄朝宣、张先壁为总兵宫,与刘承胤、郝永忠、曹志建(刘熙祚的中军官)、卢鼎等镇守湖南、湖北,即所谓“十三镇”。清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明朝降将、清恭顺王孔有德率清军攻克长沙,次日又攻下湘阴。大顺降将王进才守益阳。闻清兵渐近,遂撤至长沙。扬言乏饷,纵兵大掠。等清军到达长沙,王进才又逃离长沙。何腾蛟至衡州,命诸镇明军支援长沙,均不听命。马进忠、王进才部退至湘乡、新化。黄朝宣退至衡山县。

  黄朝宣原为何腾蛟参将。明亡后,他拥兵数万,不听何腾蛟节制。此人极为贪婪,其军每至一处,即掳掠妇女,洗劫民间财物。入衡山后,搜刮衡山百姓数十家。《衡山县志》载:“明将黄朝宣至衡山,拥军自立,且在县城纵兵抢掠。”他结营燕子窝。何腾蛟另一总兵官张先壁则在攸县拉起大旗。大顺降将郝永忠与何腾蛟部将据衡州城东、西两部。

  郝永忠(?—1663年),李自成部将。初在军中为旗手,故名摇旗,后降南明何腾蛟部,南明唐王为其改为永忠。郝永忠随李自成转战南北,屡立战功。李自成战死后,他与刘体纯等率余部入洞庭湖沿岸,后率兵入衡州城。踞城西。明遗将卢鼎据江东岸,纵兵殃民,奸淫掳掠,无所不为。郝永忠从团结抗清大局出发,亲自至衡山规劝卢鼎。卢鼎不听,且欲加害郝永忠,却反被郝擒住。经此一遭,卢鼎再也不敢胡作非为。

  后清兵攻击衡州,遭到衡州军民的反抗,并一直持续到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才定衡州。

  (本报记者胡建军根据《衡阳历史文化丛书历史风云》编辑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八
   第A08版:版面八
大明衡州府与残明骄兵悍将乱衡州(下)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大明衡州府与残明骄兵悍将乱衡州(下) 2019-11-02 2 2019年11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