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应该做的……”涨红的面庞,不够流畅的表达,这个平时与村民打成一片、有说不完的话的人,在记者面前却判若两人。
他叫周志刚,是市城市防洪管理处派驻衡阳县关市镇众星村的扶贫工作队长。驻村仅一年时间,就成了贫困户的贴心人。
“基础设施‘不掉队’,脱贫攻坚才能走得更快”
2018年6月11日夜,是周志刚在众星村的第一晚。村部宿舍里,奔波一天的他辗转反侧,白天村里的景象历历在目:村路尘土飞扬,小桥破旧不堪,河堤濒临坍塌,部分村民家里还没通上自来水。
“基础设施‘不掉队’,脱贫攻坚才能走得快。”经过半个月的走家串户,周志刚意识到,只有先攻克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短板,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里的贫困现状。于是,他白天上级部门,“粘”住有关领导要钱要指标;晚上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排除阻力,争取群众支持。
两个月后,村里4000米长的黄沙路动工了。施工现场,群众总是看见周志刚的身影——手提皮尺,脚穿雨靴,与施工人员一道起早贪黑,与村干一起对图施工……看着崭新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村民刘连英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路修好了,我们和周书记的心也通了。”
一年多时间,周志刚与村两委班子不仅完成了道路的硬化,还新建汇水桥、改造2000米防洪堤、安装6000米抗旱管道、修建4座电力抗旱排灌站、完成南湾安全饮水工程……
“产业扶贫要因户施策,才能瞄准脱贫‘靶心’”
“产业扶贫要因户施策,才能瞄准脱贫的‘靶心’。”对于扶贫,周志刚早有打算,“我们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制定了优先发展绿色产业、特色产品的脱贫规划和‘筹资金、引项目、兴产业’的脱贫办法。”
今年4月18日,周志刚带着一辆装载着1200株沃柑果苗的皮卡车来到了众星村。这第一批果苗,就栽种在张冲组刚流转过来的20亩山地上。
“三年后挂果,每亩产量将达到5000斤。以目前沃柑批发价每斤6元来算,20亩就有60万元的收入。按照我们与村委的约定,收入的35%将发放给122名贫困户,每位贫困户一年可以进账1700余元。”周志刚告诉记者,若是沃柑基地效益好的话,他们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发展到100亩。
记者了解到,为了大力发展以林为基、花为媒、薯为主、游为辅的农业产业,众星村不仅建设了一个20亩的沃柑基地和一个1000亩的油茶基地,还扩建了秀林农业1000亩基地。
“只有走进群众心里,才能解群众所需”
“只有走进群众心里,才能掌握群众所急、解决群众所需。”周志刚时刻用党性这把“尺子”丈量自己。
半年前一个深夜,贫困户洪吉务因突发胃出血导致昏迷不醒。周志刚闻讯后,立即赶到洪家,二话不说将洪吉务送到了关市医院。可做了初步检查后,医生称其病情较严重要求转院,周志刚与队员一起开车将其送到县人民医院,并垫付了住院费。
对此,洪吉务是铭记于心,总想找个机会能报答一下周志刚。然而,还没有让洪吉务等到这个机会,一天凌晨,他的儿子洪炎亮又因高烧不退、病情危急,工作队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周队长与队员一起开车送我儿子去医院时,因看不清前方的路,转弯时车子一头栽到坡下。周队长没有耽误片刻,一下车就背起我儿子往医院赶,待退烧后又背回家。”回忆起这一切,洪吉务心存感激。好几次,他想请工作队上家吃顿饭以表示感谢,但均被他婉言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