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晓平:扶贫致富“活教材”
  ■本报记者  周  琪

  2015年底,他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在石鼓区松木村打造了一个生态农业园。通过近3年的辛勤耕耘,他不仅搭建起一个集亲子运动、帐篷露营及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还将不起眼的小草和价格低廉的莲藕发展成带动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解决了当地3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帮扶影响的农户达3200多户。他就是刘晓平,被当地村民称为实干创业、扶贫致富的“活教材”。

  4月17日,记者见到了正在劳作的刘晓平。他告诉记者,草坪基地旁边还配套种植了200亩葡萄、100多亩无花果、百香果、桑葚等特色水果,吸引城区市民前来休闲游玩。依靠技术与创新,种植的葡萄种类达8种,可以从6月份到12月份持续供应市场。这些产业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当地一大批有想法的企业和乡贤加入乡村振兴大业,为该村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村民8人,带领乡亲们一起搭上了致富快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仅如此,他还将种植技术手把手传授给当地村民,带领更多的人一起打拼致富。目前,公司员工有128人,除管理和技术人员13人,其余全聘用当地农民。公司还时常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送去时令瓜果、苗木、所需物资和农业生产技术等,直接或间接解决当地农民、贫困户就业。

  2018年,刘晓平在角山镇利民村打造了面积达2200亩土地的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了农业种植区、荷花种植区、湿地花卉种植区、水产养殖区及山水莲花康养公寓,采用“公司+基地+订单+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流转土地1100多亩种植莲藕和苗木,惠及10个村民小组,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3年时间,该基地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带动种养殖农户3200多户,订单投资总额达1200万元,基地如今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中国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勇于破题善于解题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看看哪里的农村人居环境更好
推进新时代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刘晓平:扶贫致富“活教材”
·身边雷锋·衡阳好人·
中央扫黑除恶第16督导组 进驻湖南省信息公告
启 事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刘晓平:扶贫致富“活教材” 2019-04-23 2 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