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衡阳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接到的一个投诉说起。
去年上半年,某市民拨打“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反映,在我市城区以及一些县城的繁华路段,开了一家名为“人民金行”的黄金制品连锁店,因其与“人民银行”只有一字之差,让不少人觉得它是由人民银行经营的金店,感觉其信誉和产品质量都比一般金店高。而它对外宣传销售“国库黄金”,又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国库黄金作为国家储备,岂能由经营者对消费者销售?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迅速安排专职人员前去调查。经了解,人民金行是2004年由国家工商总局签发,“人民”商标14类,授权经营范围包括贵金属、珠宝首饰、计时器、高级手表奢侈品等。2012年在深圳进行品牌整合和升级,转型为全国性终端连锁大型零售企业,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实体店。它与人民银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并无联系,不是人民银行的下属企业。
工作人员在调查时还发现一个现象,尽管人民银行早已取消对经营金银饰品的行政许可审批职责,但是市面上还有很多经营黄金饰品的店铺打着“人民银行审批”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这完全是利用消费者和商品信息不对称形成不平等关系。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黄金及其制品都是商品黄金,不是国库黄金。国库黄金作为国家储备的一种,是不会由经营者对消费者进行销售的。”调查人员认定,人民金行对消费者销售黄金宣传“国库黄金”并暗示其与人民银行有合作关系的行为,涉嫌误导销售。
市人行随即与工商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由工商部门对消费者投诉的人民金行销售门店进行了批评教育,告知其不能再使用“国库黄金”这类用词对消费者进行误导销售,如果下次再接到此类投诉要对其进行依法处理。
记者自市人行成立的金融消协了解到,自2013年成立以来,共处理各类金融消费投诉157起,接到地方政府12345热线转来的投诉247件,办结率100%。近两年,市人行以金融广告治理为抓手,与衡阳市金融办、市场监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联合开展宣传活动22次,加大对金融产品违法违规广告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较好地维护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金融消协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市面上金融广告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金融的本质没发生变化,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金融素养,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如在金融消费中受到侵权,可拨打“12363”维权,亦可拨打本报金融投诉电话0734-8686253反映实情,本报将积极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