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摸底200多家企业,初步尽职调查70多家企业,筛选10余家企业,已确定投向7个项目……
对于高新南粤基金而言,过去的两年是在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粤基金”)的支持和指导下,奠定基础、明确方向的两年,也是敢想敢试、不断摸索的两年。
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聚焦项目,积极发挥产业基金的主体作用,助力全市产业转型和升级。目前,高新南粤基金已投项目7个,分别是高新区创新创业项目、衡阳新粤淡水泉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桑谷医疗机器人项目、皕成科技项目、百度人工智能基金项目、超威供应链项目、皖湘科技项目。基金总规模达7.817亿元,首期出资总额1亿元。
高新投副总经理、高新南粤基金董事长肖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业基金投放带来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对高新南粤基金而言,通过股权投资对基金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对所投企业而言,一方面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发展困境,另一方面,通过国有基金背书,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资信,拓展了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对于地方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而言,产业基金的投放在产业导入、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积极审慎稳健 “借船出海”
2017年2月10日高新南粤基金成立时,系全市第一家政府投资基金,其由高新区管委会和广州南粤基金共同出资组建,具备“一手财政”“一手市场”的特征,承载着“既作为政府的综合运营商,又作为财政有益补充”的使命。
甫一成立,高新南粤基金便通过与市金融办、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部门积极加强对接,仅2017年一年就筛选了衡阳市内及招商区域内较为优质的150余家企业,并对这些企业全部进行走访调研。
前期走访企业虽不少,但让高新南粤基金工作人员感到意外的是,不少被走访企业似乎并不“领情”。“通过走访我们发现,不少企业习惯了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的模式,对股权投资非常不信任,认为出让股权融资会让企业失去控制权和主导地位,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肖兵表示。
“所以前期走访调研的过程,其实也是宣传和普及的过程,让衡阳市更多的企业了解股权投资,了解直接融资,拓展更多形式和渠道的融资模式,长远来讲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正是通过不断的走访调研宣传,让高新南粤基金欣慰的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衡阳本土企业开始了解并关注直接融资模式。
一方面是走访企业,一方面则是对接资本。成立之初,鉴于自身经验和人员配备的考量,高新南粤基金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通过与国内成熟的基金公司积极对接,“借船出海”,共同合作搭建产业基金平台,极大减少了基金运作风险。
2017年9月,高新南粤基金举行与社会资本战略合作签约协议,共“牵手”11家社会资本,引发各方瞩目。目前高新南粤基金已与20余家社会资本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广州南粤基金、广州淡水泉资产管理、臻泰资本开展了深度合作。
对高新南粤基金而言,如何一方面将资金投到最需要的企业,一方面又减少资金风险,是需要平衡的艺术。两年时间,高新南粤基金由总经理张贻喜、副总经理彭利带领专业业务团队对200多家企业进行全面摸底,对70多家企业进行初步的尽职调查,并筛选出10多家企业。“目前已确定投的7个项目可以说是我们反反复复走访、沟通的结果,我们作为国有基金公司,必须秉承积极稳妥审慎稳健的投资理念,让每一分钱都投的有价值。”
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根据高新南粤基金的发展定位,其首要任务是瞄准衡阳市优质本土企业,助力企业挖掘核心竞争力、优化治理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自成立以来,高新南粤基金就走遍全市12个县(市)区及各大园区,积极对接既有融资需求、又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位于衡山县金龙工业园内的湖南皕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进入高新南粤基金的视线。
皕成科技创建于2008年,是湖南省内生产规模最大的氧化钙、氢氧化钙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广泛用于钢铁、造纸、供水、环保、冶炼等行业。
从建设、起步到步入正轨,皕成科技专注产品质量,一路稳扎稳打。但到2016年、2017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公司客户源单一的问题开始暴露,自我创新能力和外部输血能力的不足,致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机缘巧合,高新南粤基金正好找上门来。皕成科技作为新三板上市企业,本身对股权投资持欢迎态度,这极大节约了双方沟通、洽谈的成本。“不管是这个企业的管理者,还是经营团队,以及设备、工艺等,都让我们觉得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很看好企业未来发展,合作可以说是一拍即合。”高新南粤基金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
为此,高新南粤产业投资母基金、高新南粤基金和社会资本联合设立衡阳新粤新材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规模3650万元,股权投资于皕成科技的产能升级改造项目。2018年6月,首期1925万元资金到位,皕成科技也成为高新南粤基金首个投资项目。
这次投资的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当年10月,公司新增设的年产18万吨生产线正常投产,使总产能扩大一倍,达到36万吨。产能的提升使皕成科技迸发出强大活力。2017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7930万元,净利润282万元,到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就达到1.28亿元,净利润1500万元。
公司总经理邓金营欣喜地表示,借助这次良好的势头,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将坚持发展和创新两大主题,计划2018—2020年连续三年产能、净利润、税收每年实现50%的增幅。同时不断创新产品,将在替代进口产品、食品级和医用级产品等方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除了助力企业扩大生产线和研发新产品,高新南粤基金还积极助力皕成科技IPO上市,对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辅导,力争企业2019年下半年进入省上市企业后备库。同时在融资顾问和券商对接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指导和实质性帮助。
除了皕成科技,即将接受高新南粤基金投资的本土企业还有湖南皖湘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计算机系统集成、档案数字化加工为主营业务,公司于2015年开始迎来爆发期,连续几年主营收入增浮接近50%。今年公司在主营业务上将继续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同时将对新业务——智慧农业项目进行升级研发,从种植到销售进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高新南粤基金的进入,无疑将为企业在研发升级、扩大市场份额上助一臂之力。
此外,高新南粤基金还首期出资2000万元,股权投资衡阳高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将主要服务于高新区创新创业社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助力高新区打造成为衡阳市乃至湘南地区的创新创业集聚区。
招商引资构建强产业链
除了扶持本土优秀企业,高新南粤基金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肩负招商引资重任,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高新区、扎根衡阳市。
对深圳市桑谷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坐落于衡山科学城的桑谷医疗机器人项目是我国拥有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的医疗机器人核心技术公司,该公司研发的智能静脉药物配制机器人属高难度智能产品。
公司的科研实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前景让高新南粤基金对桑谷医疗机器人前景看好。为此,高新南粤产业投资母基金和高新南粤基金联合设立衡阳新粤医疗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规模3000万元,首期出资1000万元,股权投资深圳市桑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医疗机器人技术研发升级以及其衡阳公司智能静脉药物配制机器人产品的临床应用试点等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
衡阳桑谷医疗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新南粤基金的进入让公司发展如虎添翼。在他看来,选择高新南粤基金,不仅为了缓解公司融资压力,也看中其国有基金背景,期待其在扫除政策障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张建中强调,在企业前期的困难阶段,衡阳市委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衡山科学城都给予了雪中送炭般的扶持力度。这次和高新南粤基金的合作,让企业有百倍的信心和把握回馈衡阳,既让投资人有更大收益,也为衡阳市委市政府贡献更多税收。他表示,因为自己在衡阳获取的动力,他将有意在衡阳打造行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上游企业和配套企业进驻,打造衡阳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
桑谷医疗机器人的“以商招商”计划令人期待,高新南粤基金对衡阳新粤淡水泉股权投资基金项目和超威供应链项目等投资亦是招商引资的范例。
高新南粤产业投资母基金、高新南粤基金联合市产业基金和超威集团设立的衡阳新粤超威供应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规模6700万元,首期出资1100万元。将股权投资超威集团新能源产业供应链项目,支持超威集团对其上下游供应链开展产业布局整合,以形成区域性的供应链业务总部,目前已确定落户高新区。
由高新南粤产业投资母基金、高新南粤基金和广州淡水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衡阳新粤新粤淡水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基金规模1亿元,首期出资2000万元,将投资于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借助广州淡水泉资产管理强大的资本优势、丰富的项目资源、先进的产业投资运作经验,现正按计划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引入500强企业美的集团以及华南规模最大、全国规模领先的智能印刷企业广州美祺智能印刷有限公司在衡阳设立智能制造生产基地。
借助基金平台,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进驻将助推高新区和全市产业更上一层楼。而高新南粤基金,势必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构建等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