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学习类APP变了味
  ■子 枫

  日前,央视针对以中小学生为用户对象的一些学习类APP含有网络游戏、色情暴力内容等乱象进行了曝光。据报道,在一些学习类APP的界面中,游戏内容十分醒目,“手工DIY”“美图专区”“十二星座碎碎念”等字样不断滚动。记者在某个APP的首页随机滚动的各类内容账号和广告推送中,随机选取了20条滚动内容,仅有一条与学习有关。

  当前,学习类APP在中小学校园得到广泛使用,很多老师通过学习类APP向学生布置作业,不少家长让孩子使用学习类APP学习课内外知识。学习类APP寓教于乐,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起来,非常吸引学生,是很好的教学辅导工具。用好学习类APP,能够对减轻老师和学生负担、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作用。

  学习类APP的流行,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也给创业者带来了机遇。学习类APP方兴未艾、“互联网+教育”蓬勃兴起,表明互联网新业态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在深度介入生活、方便群众、提高各行业效率等方面仍有巨大空间。

  学校和学生要会用、用好学习类APP,相关企业也应做好、做精学习类APP。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分辨力不强。如果APP掺杂了游戏甚至粗俗、色情暴力等内容,不仅与产品开发初衷背道而驰,还会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不久前,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虽然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仍有一些APP抱着侥幸心理“塞私货”,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谋求经济利益,其中有的还是市场占有率较大的APP。这些APP的制作方,千方百计钻空子、打擦边球,是一种非常短视的经营行为。

  一方面,学习类APP的制作门槛很低,只需制作方懂些软件设计技术就能开发这类产品。另一方面,它关系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形成,门槛又很高,制作方必须加强自我约束、自我审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 为中小学生提供“干干净净”的学习软件。制作方应该潜心研究教育规律,在内容上做文章、下工夫,不断提高制作水平,用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学校和学生,让老师和家长放心。需知,只有制作方在产品内容和质量上占有优势,才能为自身赢得竞争优势和长远优势;只有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才能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APP具有更新快、传播广、不可控性强等特点,为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相关部门应对学习类APP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比如动态监测、定期抽查等;对违法违规的APP,责令其整改,予以罚款,甚至停止运营。学校、老师和家长也应经常关注APP内容变动和更新情况,发现有害信息及时举报或处置,从而为中小学生成长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我国“网约工”已达7000万人
莫让学习类APP变了味
民工工资保证金退还公示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莫让学习类APP变了味 2019-01-23 2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