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弹指而过,沧桑巨变,豪情仍旧。
六十年来,在衡阳这片15000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一座座水厂巍然屹立,一条条管网纵横交错,一股股清泉顺利到户,他们的脚步铿锵有力。
六十年来,从建厂之初供水管网仅6公里、售水站14个,到如今供水管网总长1200多公里,下辖4个自来水厂、2个污水处理厂和8个子公司,日供水能力达到70.5万立方米,日生活污水处理能力32.5万立方米,他们的发展动能始终强劲。
他们,就是砥砺奋进的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水务集团团结一心,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抓发展、抓管理、抓效益、抓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从一家单纯的供水企业成长为集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水务项目设计与承建、投融资四大产业板块于一身的市属国有大型企业。
一水护田将绿绕
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水务集团),坐落于湘江西岸,营盘山下,翠绿山色为屏,秀美江景衬底。集团内部绿影婆娑、景观错落清新、林间曲径通幽,每一位来过此地的人都会被它“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的气质折服。
市水务集团的前身——衡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发韧于1958年,首个竣工投产的厂房位于黄茶岭,是当时衡阳市第一座、湖南省第三座自来水厂。
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多年稳健的发展,到2013年,供水管线拓展到800多公里,供水市场扩大到25万多户,是一家资深的“衡阳名企”,也是一家不甘平凡、锐意进取的企业。
2014年,对于“自来水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市委、市政府为加快衡阳市水务行业发展步伐,促进资源和资产优化配置,批准公司按照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目标,组建成立“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于当年4月25日正式挂牌。
自此,市水务集团开始身兼“负责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涉水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负责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涉水企业国有资产经营,及其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投资和建设;负责市委、市政府委托的相关项目投融资建设和管理”等多项职能于一身。
工作职能的全面升级,意味着衡阳水务事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今后的路怎么走,是新任领导班子必须深度思考的方向性问题。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面对新目标新机遇,市水务集团敲定了“1234”的发展思路。即锁定1个目标:建设区域性综合水务服务商;确保2个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施3大战略:做大规模、做强资产、做优企业;坚持4项举措:融资创业、投资创效、管理创新、服务创优。根据总体思路,集团确立了“夯实基础、扩大规模、延伸产业、促进发展”的经营方针。
在这种思路引领下,集团充分发挥水务行业和实体经济的优势,利用市本级投融资平台的功能,树立积极稳妥的融资理念,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完成各项融资任务,既保证了管网和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替政府分了忧;又盘活了资产存量、提高了资产增量、扩大了资产总量。在四年时间里,总资产由11亿元扩大到31亿元,发展渐入佳境。
谈及此,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由衷地表示:“集团在成立后有如此迅速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审时度势和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全体干部职工的上下一心和扎实苦干。”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经济层面的突飞猛进固然令人欢呼雀跃,但更让人点赞的是,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心中始终坚守着这一信念:“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事关全市人民福祉、社会安定,责任重大。我们要把水务正常运营、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底线,必须守住;也是红线,不可逾越。”
话语掷地有声,工作不打折扣。对此,今年春节,雁峰区白沙片区的5万余户居民深有体会。原来,这一片区的居民时常因为水压不稳、停水的事情烦心。今年1月,为了优化该片区居民的供水,市水务集团对江东水厂的过江管网进行修缮,使用无缝钢管替代原有管道,提高了供水稳定性。施工人员抢抓工期,确保了该工程在春节前全部完工,自此,城南水厂与江东水厂一起为白沙片区构建起双供水渠道,确保该片区用水无忧。
以感恩之心待客户,以创新之举促效益。作为一家公益服务性企业,市水务集团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集团新班子上任以来,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克服重重困难,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两厢提质改造工作,2014年以来,市水务集团开展了全市性的道路两厢表后“蜘蛛网改造”工程,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居民供水环境,保障了供水安全;2015年,集团完成了城区供水五个一级分区、十一个二级分区计量工作,加强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分析与控制的能力,为创建节水型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提升城市水表表务管理水平,集团对所有计量水表建立身份标志,悬挂水表标识牌近三十万块,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用水。
2016年来,市委、市政府为营造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启动“三清三建”,集团积极响应号召,自筹资金对“三清三建”区域内的老旧供水管网及水表进行系统规划整理改造,通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城区131个社区管网及水表改造,改造管网长度达90多公里,水表改造与规范化整理11万多块,获得了各级领导及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解决了因老旧管网漏损造成小区水压低、居民用水困难的问题,管网漏损与产销差也大幅下降,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落实“三供一业”供水分离移交要求,全面接收铁路供水,至此,日供水能力达到70.5万吨。
在市民最为看重的水质管理上,市水务集团自我加压,实行生产与监管相分离,在原有“三级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两级监控”体系,健全纵横交织的水质监测网络。同时,对源水和管网水增设监测点,从源头到“龙头”对水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定期对外发布水质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如今,市水务集团具备能够检测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水质指标常规40项,非常规16项,地表水45项,地下水49项,城镇污水38项的能力,同时可为社会各界提供水质检测服务的独立实验室。水质检测能力的不断完善,使得我市供水行业水质监测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赢得了行业话语权,受到住建部及国内同行的肯定认可。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对水质的多次抽检中,水质综合合格率每年都在99%以上。
水光潋滟晴方好
随着衡阳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水务集团也勇挑重担,为大城衡阳精心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供水管网格局。
2014年至今,市水务集团对衡阳供水格局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投资 3.5亿元、新建管网260公里;投资1.5亿元、改造管网120公里。形成了以二环路为第二供水圈向外辐射的供水格局,实现了南至白沙工业园、北至环境生物学院、东至武广高铁衡阳站、西至呆鹰岭的供水新蓝图的建设,城区供水覆盖率达95%,真正做到城市建设到哪,自来水就供应到哪。
管网的“骨架”拉开了,供水能力的提升和服务网络的建设同样是市水务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6月,松亭污水处理厂二期7.5万吨/日工程开工,当年12月建成通水;排放标准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提升到一级A标准。2015年4月,铜桥港污水处理厂二期5万吨/日工程开工,待建成通水运行后,排放标准也将提升到一级A标。
2015年,演武坪水厂、城南水厂的提质改造项目相继启动,按照出厂水水质达到直饮水的标准,在原净水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新建脱泥系统,工艺设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在江东水厂、城北水厂增设活性碳投加装置,提高了应对源水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
2016年,集团成立信息部,全面启动“智慧水务”工程,搭建了由一个平台(数据中心)、一个网络(企业内网)、一个窗口(企业门户网站)、一个中心(供水中心调度系统)四个部分组成的全新系统。通过“智慧水务”平台的数据采集、无线网络、远传水表、水质水压等在线监测设备,集团不但可以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还能通过调度中心的大屏幕完成供水调度、小表集抄、营业系统、管网参数、水厂调度、水质在线监测、外勤管理、大用户水量、在线工程数、管网水质等的动态监控。
同时,通过整合“衡阳水务”网站和“衡阳水务”微信公众号功能,搭建微信营业厅,可实现手机24小时信息和资讯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各项供水服务。
风生水起逐浪高
点滴之间,沁润心田。
自来水供应关系民生,集团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把供水服务工作当作体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问题来抓,以党建工作引领企业经济工作,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努力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频共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共赢。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
市水务集团的“小亲清”志愿服务队频繁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上门服务,发放宣传材料,接待用户咨询,奔赴现场解决居民的用水问题,人们无不点赞。
市水务集团的主题党日活动安排在市社会福利院,带去慰问物品,义务替市社会福利院改造老旧的供水管网,将二次供水改为直供水,治愈了该院多年来的一块“心病”。
“您用水,我用心”。这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市水务集团恪守的工作指南。集团主动对接来雁新城、滨江新区、白沙洲工业园区、松木经开区等重点项目,为工程建设的正常用水保驾护航,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集团不断创新营销服务方式,树立人性化服务形象,建立企业信息平台,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及时对可预见的管网维修提前发布停水信息,对不可预见的抢修停水及时发布抢修情况;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志愿服务制、跟踪回访制等一系列旨在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的规章制度。加快各营业网点、服务窗口硬件投入和软件升级,在市政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让用户“最多跑一次”。
60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60年,高歌奋进,再上征途。回首往昔,水务人欢欣鼓舞;放眼未来,水务人深感任重道远。
集团将以“智慧水务”建设为龙头,以“工”字型“2台1链”即“建设智慧水务平台、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拓展延伸产业链”的举措,实现“3个转型”——管理模式转型、产业结构转型、体制机制转型,成为湖南省同行业“智慧水务”建设的领头雁,国企改革的示范点。由粗放型管理转型为集团化、精细化管控模式,使集团公司成为管理决策中心、财务管理中心、投融资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由做优水产品向做强技术服务转型;由单一水产品向环保产品调整,为建设节水型社会作贡献。
一批批城市供水改革新乐章已经奏响,在未来的发展中,市水务集团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企业工作之中,以党建工作总揽企业工作全局,“强身健体创效益,绿色协调拓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行业品牌,做一流企业,为把衡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最美地级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