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一带一部”发展定位及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等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李克强总理来湘来衡考察时叮嘱衡阳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的谆谆嘱托,着力把白沙洲工业园区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以最强执行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 壮大实体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白沙洲工业园区(简称园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从招商信息、对接洽谈到签约建设、投产运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入企业了解发展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实行贴心、精准服务;通过产业基金、孵化平台、政策扶持,对企业在人才引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上给予重点支持……以一系列实际行动让企业放心入驻、安心扎根、舒心发展。如今,优质产业转移企业已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富士康:
不断扩大合作深度与广度
自从2010年12月湖南省政府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以来,富士康科技集团已有3个次集团入驻我市白沙洲工业园区,在衡阳注册成立了3个公司,使用厂房面积达15.3万平方米,现有员工约7000余人。
衡阳胜添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和衡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系富士康EISBG生态整合服务事业群IDX事业处下属企业,主要生产便携式电子书浏览器、智能音箱等产品。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进出口额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105%。富泰宏公司进出口额在全省单体企业中2016年排名第二,2017年排名第一。
由于富士康与市政府合作成果丰硕,决定继续深化战略合作,扩大合作领域。2017年4月,双方签订协议,市政府在白沙洲工业园区为富士康选定土地建设IDX产业园,打造亚马逊中国制造中心,富士康方面继续将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音箱等更多亚马逊智慧型电子产品转移至衡阳生产。
项目一期用地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于2017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如今,部分厂房已经投产。
新厂区首期工程全部完成后,按照最大产能投入计算,可以安装 36条组装生产线,40条SMT生产线,高峰员工人力15000人,预计可形成年产量4000万台、年生产产值133亿元的生产规模。
新厂区的建成投产,利于公司的业务扩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公司力争将新厂区打造成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加工制造中心,承接产业转移,助力衡阳工业经济大发展。
鸿富锦精密工业(衡阳)有限公司系富士康金机虎事业群下属企业,是富士康集团模具加工量产基地,也是整机设备再生基地,承接富士康集团整机设备改造升级。目前在衡阳从事精密模具、五金制品、冲锻压零件、钣金制品加工等,主要为苹果、大型伺服器提供五金精密件及钣金制品。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8.8亿元,税收1.6亿元,预计到2020年金机虎模具生产基地产值将超过50亿元。
富士康入驻衡阳,为全市乃至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7年底,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81.17亿元,缴纳税金11.23亿元。其中2017年实现产值121.37亿元、进出口额203.95亿元、税收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71%、105.18%、36.11%。
新融创:
生产已全部转移到衡阳
去年4月,白沙洲工业园区在深圳举办了港洽周专题招商会,深圳市融创发展实业有限公司系签约企业之一。之后,湖南新融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融创)在衡阳注册成立。
一年半时间过去了,企业产业转移情况如何?发展得怎么样?11月23日,记者来到新融创采访。
新融创行政总监陈伯员向记者介绍,当初选择来衡阳,主要是觉得政策扶持力度大、运营成本能降低。来衡阳后才发现,还不只是有这些,更有让他们非常感动的优质服务!
他告诉记者,去年6月份,公司开始装修厂房。园区高度重视,组织施工,协调关系。为了让项目能早日投产,园区要求施工方加班加点,昼夜不停。园区还特地派人日夜轮流跟班蹲守,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
整个施工过程,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白沙洲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林喜洋亲自调度,数次到现场察看,为项目排忧解难,还经常在夜晚来现场督阵。
由于大家齐心协力,加班加点,面积达2.56万平方米、一般情况下最少也得3个月的厂房装修,居然50天就完成了。接下来的设备安装调试,本来至少需要40天,结果才20天就完成了。
陈伯员还介绍说,园区不仅给予新融创免收3年厂房租金等诸多优惠政策,还主动上门服务,为其办理有关手续,协助招聘员工,等等,这些都让他们感到特别暖心。
“我们选择衡阳选对了!”陈伯员脸上带着由衷的喜悦。他说,政府扎扎实实为公司服务,公司也就有了踏踏实实干下去的信心。去年,新融创将6条SMT生产线转移到了衡阳,今年又转移了6条过来,剩下6条留在深圳出租,现在生产已经全部转到衡阳来了。
据介绍,去年9月份新融创开始生产,至12月底共实现进出口交易额2.98亿美元。今年公司的进出口交易额争取达到8亿美元。
白沙洲工业园区:
一大批 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入驻
白沙洲工业园区牢记承接产业转移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对接粤港澳和东部沿海地区,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入驻,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园区已经集聚156家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外向型经济企业13家。2015年以来,共实现产值400余亿元、进出口额370余亿元。
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企业。简化入园企业行政审批流程,加快办理速度。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立即办”,由“一站办理”向“一次办成”“主动介入”延展,变被动等待式服务为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式主动服务。在与企业签订框架协议的同时就着手准备手续办理工作,极大地缩短了企业入驻时间。
对于已签约重点项目,设立项目服务小组,一个项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推进,全程代办各类证照,以服务赢得客商信任,以服务促进项目建设。奥瑞克电梯制造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个月时间。稀土高性能铝合金项目通过项目工作微信群,及时快速地解决了企业用地选址、规划环评初审、土方平整、杆线搬迁、围墙建设等问题。
园区主动把企业家当亲人。园区领导班子成员领办企业难题,促成连续运输和远大住工、凯新科技与星鑫航天、永顺铸造公司与中钢集团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帮助金则利与东莞3家关联企业就不锈钢异型拉链进行合作,达产后将新增年产值5亿元、税收5000万元。
注重创新服务模式。邀请供电部门对样本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调研,指导企业科学合理用电。通过科学调度、峰谷结合、削峰填谷、容量与负荷相当等措施,现用电均价从0.76元/度降低到0.68元/度,已为企业节省成本1985.12万元,企业扩规提能后,还可通过增配电改革采取直购电方式再降0.15元/度。不定期邀请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等实行校企园三方互动,降低企业转型升级成本。科学指导企业通过园区货物运输的综合配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免费为企业宣传招工信息和产品信息。今年以来,园区协助企业招工,已输送员工1万余人,并完成园区各企业社保摸底。“助保贷”平台为企业争取助贷款金额1000万元。今年还对辖区内企业投入了扶持资金8599.62万元。
在推进综合配套、提升承载能力方面,园区也做了大量工作。自建园以来,不断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区域内的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确保与城区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定制厂房,减少企业前期资金投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加大商场、超市、学校、医院等民生设施建设力度,为员工提供夫妻房,为高管提供人才房,积极构建全方位的综合配套,让企业能“拎包入住”,员工能安居乐业。
园区注重强化产业配套,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输变电、精密模具、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智能物流、军民融合等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力度。目前园区正着力打造富士康“一园一中心”、千亿级白沙绿岛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和衡阳综保区外向型经济平台,助推园区产业升级发展。
近年来,园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会组织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非公党组织、工会组织的全覆盖,支部学习室、“党员示范岗”、职工活动中心等阵地在企业遍地开花,企业文化丰富多彩,员工归属感强,为稳定队伍人心、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园区实行精准选商引资,增进发展实效。通过选、学、带、考等方式,建立一支“招商强团”。把综合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人员充实到招商队伍中。积极组织学习各类招商政策,派员赴浙江大学进行招商专题培训。在招商过程中,通过上带下、老带新、熟带生,促进招商队伍均衡发展。定期对招商团队进行量化打分,用严格的考核制度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时刻掌握大企业、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动向,充分用好衡阳与东部沿海等地的比较优势,瞄准这些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上的“徘徊期”,把一批市场前景看好,吸附能力强的项目抢先引进园区。去年,园区先后与大型央企、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内行业百强企业签订协议,总投资244.13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20亿元。
以主导产业“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推行专题招商、集群招商、板块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增强招商的针对性、有效性。截至10月底,共引进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58.1亿元。
充分发挥老乡、商会、企业家等资源优势,用“以乡招商、以商招商、抱团招商、以链招商”的模式,扩大招商“朋友圈”,搭建招商大舞台,成功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如引进了产业附加值高的联得自动化、富士康配套企业牧钢模具、重庆融讯供应链等项目。
2017年以来,园区共签约引进项目40个,其中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19个。去年,园区15家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实现产值140.42亿元、进出口额224.54亿元、税收3.03亿元,分别增长67.1%、113%和67.8%,占园区总量的83.8%、99.5%和52.6%。6家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产值倍增,6家纳税超1000万,新增规上企业7家,占比分别达到50%、42.85%和63.6%。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3.2亿元,工业增加值30.9亿元,23家企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
(本版图片由白沙洲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