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衡阳金融组织体系逐级健全,由最初人民银行的“一统天下”到现有各类金融机构140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30家,保险业金融机构39家,证券营业部32家,期货营业部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2家,小额贷款公司25家,千余个金融网点遍及城乡,已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担保、小贷等机构并存,业态完善、功能齐全、运行稳健的金融组织体系。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增加,我市的存款、贷款、保费收入、证券期货交易额等业务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多项金融指标保持全省第二。与此相适应的是,金融服务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耒阳率先开展的金融服务“三农”改革试点创造了“衡阳经验”,我市搭建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工作成效在全省第一。
踏着改革的东风,金融业“现代经济核心”不断彰显,在支持工业经济、县域经济、旅游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输血供氧”,有力保障了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资金供给,助推了实体经济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银行机构贷款余额达1809.32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1111.57亿元,增加1.59倍。近三年,我市先后引进38亿元保险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市有省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单位1个,市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单位5个,衡南县正在申报省级金融安全区,衡阳县、祁东县正在申报市级金融安全区。处非工作成为全省典型,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两次被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内部刊物推荐,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详见今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