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福田铺乡石东村村民旷中伟,因家中两位老人患有疾病、医药费开支巨大而致贫。面对困境,他不畏艰难,选择自主创业,在5万元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下,从最初养殖10余头生猪发展到如今上百头生猪养殖规模,并自学烹饪技术。今年,他已实现脱贫,并开启了多个致富门路。
面对困境,不畏艰难选择自主创业
今年35岁的旷中伟,因为家中两位老人患有疾病,医药费开支巨大,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和嗷嗷待哺的儿女,旷中伟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贫穷面貌,干出个名堂来。
万事开头难。旷中伟想自主创业,但是不仅缺本钱还缺乏技术支持。在乡、村二级的多次协调下,他终于在2016年通过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作为自主创业启动资金。
衡山县福田铺乡石东村村党总支书记易文诗说,旷中伟当时没有任何可以抵押的物资,起步的5万元贷款属于信用贷款。信用社的人来考察,发现他确确实实是在干实事,就同意贷款了。
寻找商机,多渠道拓宽致富门路
拿到启动资金的旷中伟肯学肯干,2016年养了16头生猪。为了节约购买饲料费用,他自己多种南瓜、冬瓜以代替饲料。且一有空就从乡文化站、村图书室借阅有关资料,向养殖能手请教。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他慢慢地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对于爱动脑筋的旷中伟来说,“条条道路可致富”。在养猪的同时,旷中伟还在组里承包了2口鱼塘,在地里种起了蔬菜。旷中伟还发现,村民购买大量猪肉大多用于红白喜事,这又给他带来启发。旷中伟找到5个同村的村民,每人出8000元购买了相关器件,组建了一支红白喜事服务队。
勤劳脱贫,激发乡亲“摘帽”热情
正是因为旷中伟勤劳肯干,自主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至如今,养猪规模从几十头发展到百余头,再加上各项收入,一年获利达十五万余元。生活条件已经大幅改善,今年实现脱贫摘帽。
这个从贫困中走出来的汉子不仅在脱贫攻坚路上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平日里还会主动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入户宣传产业扶贫给村民带来的实惠,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引导困难群众靠自己的勤劳脱贫致富。
旷中伟称:“就算有政府帮忙扶持,但是自己也要努力,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短。我希望更多的贫困村民都要保持着健康的脱贫思想,脱离‘等靠要’,用自己的双手敲开属于自己的‘致富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