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这首钱文歌从古自今流传了三百多年。
旧时民间传说:谁能把铸有20个局名的康熙诗钱凑齐一套,并佩戴在身上,即可吉祥如意,除恶避邪。外出经商的人如果佩戴这组钱出门做生意,更可“顺丰大吉、招财进宝”。
不论传说真与假,但康熙朝之后流传下来的特铸康熙诗文钱比比皆是。什么是康熙诗文钱呢?我们清朝的先人们为什么如此痴迷这首诗,还特意把这首诗文铸在一枚枚钱币上呢?
康熙套子钱是古钱币收藏者对清代制钱“康熙通宝”的一种称谓。现时钱币收藏爱好者有的作专题收藏,也有猎其罕品。据传乾隆朝时就有人收集、把玩这些满汉文记地方钱局名的20枚钱币,甚至将这20个钱局的名字连起来编成一首五言绝句“诗文钱”,如果集成一套则身价倍增、价位攀升。后期又因人们长期携带20枚的铜钱很不方便,于是民间匠人就把这20个字集中刻铸在一枚钱币上,产生了一种康熙20局诗文花钱。这样既方便了人们的携带,又满足了人们祈求吉祥如意、除恶避邪的意愿。
康熙皇帝的帝号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康熙皇帝叫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在中国的历史上,康熙帝无疑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杰出的政治家。
现在我们所说的康熙套子钱,即是继承顺治钱式而成,始铸于1662年,铜钱正面铭文“康熙通宝”四个汉字,60余年在全国开设铸钱局二十多处。康熙钱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各地钱局所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右为相应的汉字。
目前所能见到的康熙朝制钱以“康熙通宝”为文,经统计共有20多个局名。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同(山西大同)、福(福建福州)、临(山东临清)、东(山东东昌)、江(江苏江宁)、宣(河北宣化)、原(山西太原)、苏(江苏苏州)、蓟(河北蓟州)、昌(江西南昌)、南(湖南长沙)、河(河南开封)、宁(江苏南京)、广(广东广州)、浙(浙江杭州)、台(福建台湾)、桂(广西桂林)、陕(陕西西安)、云(云南昆明)、漳(福建漳州)。
由于这套钱是由分散在全国各地的20个地方钱局分别铸造的,所以很难凑齐。钱币收藏者多以集齐一套背文诗康熙钱为荣,但非易事。在这二十品钱中:背广、南略少;背台个小且少见,也许为了后人收藏康熙套子钱的方便,后期补铸了一批黄铜大字台,被人称为“大台”。存世尚有背“巩”(甘肃陇西巩昌局铸造)疑为试铸样钱,民间还发现有背“西”疑为后铸。
康熙执政61年,全国有20多个铸币局,铸币量很大,目前发现的就有样钱、开炉钱、生辰纪念铸币及合背、合面、复式、叠字等上百种种制钱,许多珍稀、未为人知的版别还有待人们去发现。
“康熙套子钱”是清早期经济、制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这反映了康熙年间铸币业的发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康熙套子钱”20多对满、汉局名对照犹如一部浓缩的钱币历史词典,在中华民族二千多年币史中十分罕见。满汉对照的币式既延续了前朝币制的传统,也表明了清皇朝对汉文化重视的执政理念。
历史走过了三百多个年头,当今纸质人民币上也有汉、蒙、维、藏文相对照的内容和字样,这大概就是中华币制文化影响和历史渊源吧。
2017年—2018年的全国各地钱币交易会涌现了一大批90后00后的钱币收藏爱好者,他们是坚定的“品相派”,追求钱币极致的状态。随着全民收藏热度的升温,随着生力军的加入,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在大行情逐渐走高的背景下,清代钱币独领风骚,收藏者可挑选品相精美或存世稀少的品种,放心地收入囊中。
图中为笔者旧藏20品诗文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