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访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曹瑛
~~~——访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曹瑛
~~~——访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曹瑛
~~~——访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曹瑛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科研成果推广至临床应用
——访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曹瑛
  ■文/图   本报记者   刘臻 

  曹瑛

  专家链接:

  ,衡阳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在湘雅附二医院心血管科进修1年,擅长中西结合诊治心脑血管常见病、多发病,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数项,承担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教学,是衡阳市心血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中医药健康管理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心电学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心电学专科联盟理事。

  曹瑛

  个性化治疗,

  为慢性心衰患者提供“良方”

  作为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慢性心力衰竭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在我国现在正逐渐步入老年化阶段,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心衰治疗无特效治愈方法,西医的介入、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多种办法价格昂贵,也难以被普通老百姓接受。

  西医认为心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梗、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及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目前已明确,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及发展;缓解心衰患者临床的症状;改善长期预后及降低死亡率;对各种可使心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早期治疗,早期干预;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减少负面代偿效应如拮抗神经体液因子过分激活,延缓组织心肌重塑的发生进展。

  虽然常规治疗常使用四大类药物,即强心剂、利尿剂、扩管、抗交感系统和RAAS系统亢进(即ACEI 类或 ARB 类和 β 受体阻滞剂)。但是临床上,因液体潴留必然长时间反复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出现电解质的紊乱、降低血压甚至损伤肾功能;而 ACEI 类(或 ARB 类)及β受体阻滞剂也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低血压、高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此,曹瑛等在全国名老中医李四文及师父邹岳萍主任的指导下,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尤其在使用西医的利尿剂后,针对患者心悸、短气乏力、动则汗出或自汗盗汗等气阴两亏之证,遂以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参地养心汤治疗。目前,该课题已经成功申报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并已结题。课题通过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观察分析,来进一步明确了参地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机理,并且为规范中医心衰辩证分型治疗研究,系统真实可靠的评价心衰中医用药,提出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辩证分型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优势。

  81岁的陈爷爷,是一名刚做完冠脉支架的患者,术后因为服用阿司匹林及波立维等药,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入住某院消化科,治疗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并发了急性左心衰,被转入ICU。病情稳定后,多方打听下,来到了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了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曹瑛在予以西药抗心衰治疗的同时,根据辩证分型,陈爷爷属气阴两虚,为其予以参地养心汤剂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中药汤剂调理后,陈爷爷心功能得以显著恢复,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第一大国。据相关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首位。“代谢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上升迅速,且大部分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与控制,基础代谢疾病预防或控制不佳往往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风、心衰等。

  作为以专攻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医院重点科室,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多年来致力于应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坚持用科学实验来诠释中医疗效,用检测技术弥补经验主义的缺陷,用循证医学理论规范中医临床实践,目前在治疗胸痹心痛、风眩、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方面卓有成效。

  据悉,科室已成功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发表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方向临床科研论文26篇,其中采用加味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心脏微血管疾病、参地养心胶囊治疗气阴两亏型慢性心力衰竭、复脉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型等科研项目因临床疗效较好拟推广至临床。该科在坚守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借鉴现代科研思路和方法去诠释中医,为无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安心、舒心的良好就医体验。

  行气补气、活血化瘀,为心绞痛患者一解“痛”题

  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其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氧)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而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征候群。因此对于严重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现代医学多采用冠脉支架或搭桥的方法予以治疗。

  对此,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曹瑛指出,冠脉支架或搭桥只能解决大血管的供血(氧)问题,却无法顾及心脏微血管的病变,这使得很多做了支架的患者术后仍然屡发心绞痛。目前西医对于这种微血管病变引发的心绞痛,主要采取非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但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低血压、下肢水肿、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加上如骤然停药还可出现反跳现象,故多数患者病情反复、缠绵不愈。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曹瑛近来致力于用加味血府逐瘀汤剂治疗微血管病变,目前该临床课题研究已在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中成功申报,并正着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冠脉微血管疾病创新基金的申报。

  微血管疾病主症为胸闷痛,与冠脉大血管病变一样,亦当属中医的“胸痹”“心痛”病范畴。曹瑛认为,该病病机为心血瘀阻不通,病位以心为主,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肝气郁滞、脾失健运等;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以气虚患者多见;标实为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互结等,且以气滞血瘀多见;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以心血瘀阻为突出表现。治疗方面,当以行气补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因虚致瘀;气机受阻,气滞则血瘀。二者均导致心血瘀阻,发为胸痹心痛。遂以血府逐瘀汤(源自清朝王清任《医林改错》)为主方,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考虑本病缠绵,久病脏虚,易致心气不足,曹瑛等加入白参补益心气,制成加味血府逐瘀胶囊改善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性价比高,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76岁的周奶奶便是此方众多受益者之一。近日,她因反复胸痛4年,加重3天,经急诊收治入院。入院后又阵发性胸前区闷痛20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无效,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曹瑛建议周奶奶做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及下一步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周奶奶的大儿子多年前便是由于心脏病手术骤然离世,她心里便一直对于这种有创的检查方式十分排斥,坚持要求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数次心肌酶正常,可排除心肌梗死。在西医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治疗同时,中医通过辩证分型属于气虚血瘀主要用加味血府逐瘀汤以行气补气、活血祛瘀、通脉止痛。经过近10天的治疗后,周奶奶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已经显著减少,从入院前的每日发作2—3次,渐渐变为3—4天一次,每次发作的时间也逐渐缩短,目前病情得到了稳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将科研成果推广至临床应用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少花钱、看好病”
为35户贫困户赠送千只土鸡
为临床医护人员搭建信息化桥梁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将科研成果推广至临床应用 2018-10-08 2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