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何勇,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华大学,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先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进修学习。擅长心血管危重症、冠心病介入、心脏电生理及心脏起搏治疗。
希波克拉底誓言这样写道:“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何勇,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业10余年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温度。
“做到能力以内的极致”,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无论是手术台前的日夜奋战、将手术方案逐步完善,或是为更多患者制定“利益最大化”的治疗方案,一次次面对难题时的探索和突破,在何勇眼中,都是事关生命的“选择题”。而正是这份执着,让他从一名青涩的住院医师逐步成长为如今医院的青年技术骨干。
在专业上,何勇思维清晰、严谨而冷静,专业之外,他憨厚随和,极具亲和力,常被患者称为暖男医生。
青年肩头有使命,柳叶刀上有担当
从多次被病友们评为“患者最满意的医生”,到2011年被共青团衡阳市委授予衡阳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再到如今荣获“衡阳好医生”称号,在过去的十几年的从医生涯里,何勇凭借敢想会做、思路清晰的临床表现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最为浓墨重彩、让其印象深刻的,便是5个月前那次生死时速的大抢救。
“快!快!医生!快来救命!”今年4月6日晚11点,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大厅,一位女士一边大声呼喊着,一边将一名面色苍白的老人推了进来。患者姓周,72岁,家住长沙,回衡阳扫墓期间因劳累突发胸闷胸痛2小时,呼吸困难,全身大汗,意识模糊被送进了医院。急诊科室迅速到位,在询问病史与完善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检查后初步判定周老伯为“急性心梗”,情况十分危急,于是立马联系何勇等心内科医生前来会诊。
“时间就是生命”。何勇立即一键启动心导管室准备行急诊PCI术,并有条不紊地组织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抢救:迅速开通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吸氧。怎料,正在准备送入导管室途中,患者反复出现室颤,在予以电除颤10余次及持续心肺复苏术后,生命体征不平稳,失去PCI手术条件。
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周大爷再次出现室颤数次,经过反复除颤,迅速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一系列生命支持后,其生命体征终于稍渐平稳。然而,病情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下一步该采取怎样的方案至关重要。“当时,我们考虑既然无法开展PCI术,那就立马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何勇介绍道,作为急诊抢救心梗患者的次选方案,静脉溶栓的血管开通率可达80%,然而溶栓过程可能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及颅内出血等风险,也让医护人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所幸,溶栓后,患者的症状迅速改善。
“当时我们看到心电图显示较上一次ST段回落50%以上(ST段回落并出现室早等再灌注心律失常),提示溶栓成功!”距离患者入院6个小时后,何勇等医务人员通过彻夜不眠的坚守与奋斗,终于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为了避免病情的再度恶化,第二天他与心内科主任魏红江、介入室主任全昌发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为周大爷成功完成补救性PCI术(支架植入术),使心脏的河流再次得到畅通,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挽救了回来。这时患者家属满含热泪地说:“何医生,能够遇见你,我们真幸运,是你们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谢谢你们!”出院当天,周大爷特地让女儿从上海定制了一面特大锦旗,送了过来,上面写着“妙手佛心,医之楷模;救回生命,深情永记”十六个大字,衷心感谢这样一群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10余年的心内科职业生涯,两度前往我国权威心内科进修的经历,造就了他开阔的视野,粗中有细,果敢、冷静。作为一名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勇坦言,心内科疾病一旦发生急诊,多为凶险之症,因此,清晰明了的临床思维,快准稳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救患者于危难尤为重要。
以敬畏之心,做好每一道生命之题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很多病患见到医生总会问“我为什么得病”“能不能治”“会不会再犯”。
何勇常说:“要把‘故事’讲完整,患者的病因、血管病变的性质、危险因素……我们要通过反复循证、分析,努力还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为我们临床医生的最高理想是病因治疗。”
一名41岁的患者,因为反复发心衰屡次被送进医院。何勇收治后,翻阅其过往病史发现:患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心脏扩大明显,心功能极差,被外院诊断为冠心病。然而令他疑惑的是,经过抗心衰及冠心病二级预防常规处理后,患者的病情依旧反复,并无好转的迹象。于是,这次入院后,他建议患者完善冠脉造影,明确病因。果然造影提示,冠脉无恙,导致反复心衰的原因是扩张型心肌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后,患者心功能逐步改善,不久后便出了院。随访显示,患者状态稳定。
“通过更多的努力,攻克更多的难题,多想一点、多问一句,也许就可令更多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这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担当。”何勇说。
不做僵化的批处理,坚持灵活的个人订制
医学界很经典的话:“病人不会按教科书生病,教课书却是根据病人写的。”在何勇看来,即使是患有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人,病因和病情也不尽相同,治疗方法需要做调整。
在2009年—2017年期间,何勇曾先后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等权威心血管医院进修冠脉介入、电生理、心脏起搏器等技术,学成归来后,已成功开展了数十例心脏起搏器、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手术及数百例冠脉介入手术。
80岁的陈奶奶,因反复晕厥被送进了医院。急诊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停搏4—5秒。在予以药物治疗无效后,何勇为老人安装了临时心脏起搏器。虽然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但是何勇告诉家属,临时心脏起搏器并不是长久之计,建议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才可保命。但是由于老人年事已高,手术风险大,加上费用等问题,家属们七嘴八舌,半天也拿不出主意。“装,老人还能多过几年舒心日子,不装,心脏随时可能骤停。”通过何勇的再三建议,家属最终同意手术。针对老人的年纪等特点,何勇设计使用国产单腔起搏器的手术方案,只用了1万元左右的费用让老人收获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近来的随访显示,老人不仅反复晕厥的症状已完全消失,而且生活也可完全自理。
但是对于50多岁的李大叔,何勇给出的治疗方案却不尽相同。李大叔平均心率40次/分钟,属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考虑到其年纪尚轻,何勇建议选用双腔起搏器治疗,以达到生理性起搏效果,改善预后。术后,李大叔恢复良好,感叹道:“终于不用再天天吃药了,感觉真好。”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的需要及经济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问题,设计出最符合患者利益的诊疗方案,是何勇一直倡导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临床思维才是一个医生真正的价值所在。”在他看来,对来诊患者做僵化的批处理,还是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处置,医疗中心的水平差异就体现在这上面。
不论在门诊,还是到病房,但凡面对病人,他都会将病史、症状和病历资料认真捋一遍,经常是亲自检查病人过后,再给出判断。
什么是好的临床医生?何勇给出的标准极其简洁:第一,够专业;第二,够负责任。在他看来,一个临床医生,除了善解人意之外,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