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其融艺术性、稀缺性、史料性于一身
~~~其融艺术性、稀缺性、史料性于一身
~~~其融艺术性、稀缺性、史料性于一身
~~~其融艺术性、稀缺性、史料性于一身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汇券——货币“贵族”
其融艺术性、稀缺性、史料性于一身
  ■林溪朗月

  很多人对外汇券十分陌生,就算在外汇券的发行使用期间都鲜有人一睹它的真容,它曾经被称为“特权货币”。难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新闻学教授Kenneth Starck在他《画龙点睛》一书写到:“如果钱能说话,外汇券的声音比人民币大50%”。

  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迈开了步伐,外汇在新形势下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外汇管理,理顺人民币与外币在实际兑换和流通中的关系,参考了多年来发行和使用侨汇券(有使用时间和地域范围限制)的实践经验,特让国务院授权当时有丰富的外汇兑换经验的国有银行——中国银行,独家发行与人民币等值使用的外汇兑换券(简称外汇券)。

  外汇券突破了侨汇券在使用上的诸多局限性,并可在全国各地涉外服务的相关单位,购买当时属于统购统销的紧缺商品和进口免税商品。如,用人民币很难买到的当时视为奢侈品的高档货,人头马洋酒、万宝路香烟、瑞士手表等等。有了外汇券,人们在中国就可以买到进口商品,可以在特殊的地方消费,还可以换美元,这些都是当时人民币所没有的功能。对外汇券和美元的强烈需求直接催生了整整一代倒汇者——俗称“黄牛”。那时候外国人在北京或者我国其他主要旅游城市听到的最多的声音也许是“换钱吗?换钱吗?”“黄牛”们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陆居民对外汇券的渴望和外国人对人民币的需求中找到了商机。有了人民币,外国人就可以在任何商店和餐馆消费;而人民币和外汇券的价差使倒汇成为利润丰厚的职业——尽管这是非法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外汇储备日渐充裕,逐步提高了人们购汇的额度,外汇券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外汇兑换券纸质优良,印制精美。其“中国银行”题字出自郭沫若之手,更使券面熠熠生辉。外汇券在设计上别具匠心,把大陆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搬上了券面,有长城、天坛、黄山、黄果树瀑布、西湖三潭映月,无形中就成了一张张介绍旅游区的精美名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汇券发行于改革开放初期,流通的时间短暂,本身它的作用是供给外商使用的,流通的范围也极为有限,所以它最终的存世量也十分稀少;汇卷的发行,对于加强外币管理,禁止外币在国内非法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见证,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特殊的产物。外汇券的特殊使用人群,把它的认可度上升到了国际,海外拥有众多粉丝。 

  外汇券从1980年4月1日开始发行,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分为1979年和1988年二个版本;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7种面值;全套一共10张,总面额为316.7元。

  外汇券集艺术性、稀缺性、史料性于一身,加之使用范围小,发行量少。大部分外汇券都被中国银行回收了,现存于居民手中的外汇券数量非常有限,集齐一套十分不易。嘉德2009年秋拍中,一组外汇券样票9枚,拍出了13.44万元;上海泓盛2010年秋拍中,一组1988年外汇券50、100元样票两枚,以9.43万成交。

  外汇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外汇券——货币“贵族”
昔日王谢堂前燕 将入寻常百姓家
彩色宝石如何永放光彩?
有无皮色 为何让和田籽玉身价不同?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外汇券——货币“贵族” 2018-08-31 2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