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旅游扶贫 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突破口来抓
  ■洪载辉 

  (作者系衡阳市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

  通过“资源+故事”“旅游+文化”模式,再整合周边现有成熟的旅游资源,打造出精品线路。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其核心点是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是以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套有效模式和方法。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若一味追求高大上,把“大项目、大投入、大手笔、造景观”作为旅游项目的重点,容易偏离“全域旅游”的核心意涵。笔者认为,旅游扶贫可以带来三大好处:一是实现真正的可持续致富奔小康,二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三是助力全域旅游。因此,把旅游扶贫作为“全域旅游”突破口来抓,乃“天时、地利、人和”。

  一、贫困地方旅游资源最丰富。打开中国地图,你会发现,当下人们最想去休闲、养生、度假的地方,几乎都是过去的贫困地方,也恰恰是山水风光最美丽的地方,空气、水最洁净的地方,张家界、湘西、凤凰这些过去被视为贫困落后的山沟沟,如今成了人们向往之地。

  笔者曾在基层工作过几十年,深知贫困村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山山水水、祠堂寺庙等,如果能在扶贫工作中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好、挖掘好,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耒阳市原磨形乡丛苞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2015年4月,衡阳市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通过调查研究,把发展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扶贫工作突破口,短短三年时间,这个村已名声在外,成了“耒阳的九寨沟”。现在每逢周末,耒阳市民纷纷去该村进行休闲观光。很多群众都说:这才是真正的旅游扶贫,农村变美了,农民富裕了。

  二、贫困地方最需要懂旅游的人去帮助。虽然大多数贫困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扶贫过程中,一些扶贫队员和村干部受自身工作性质与社会阅历限制,往往很难从贫困村中发现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其结果是,村貌依旧,改变不多。

  三、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政策优势。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大有可为。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把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作为重要经济增长方式写进报告。旅游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这些政策与文件,为乡村旅游扶贫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四、几点建议:

  建立一支旅游扶贫队伍。建议旅游、文化、扶贫办三部门共同组建一支“旅游扶贫规划咨询机构”,深入贫困乡村勘察,开展贫困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扶贫规划,建立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库,为政府开展旅游扶贫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追求自然、保护生态、锦上添花。贫困乡村最多的资源就是山水自然景观与古祠堂古寺庙,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将其打造成宜居宜游景观,是旅游扶贫规划中的关键。利用得好,既节约投资成本,又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旅游扶贫项目规划与推进过程中,切忌搞大广场、大建筑、大寺庙,更不宜提些不切实际的口号。

  挖掘文化,讲好故事。笔者曾专门就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乡(镇)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包括人物、传说、风土人情、民族风情等。只要我们深入到乡村去收集、去发掘,一定能整理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资源是载体,文化是灵魂。通过“资源+故事”“旅游+文化”模式,再整合周边现有成熟的旅游资源,打造出精品线路。

  推广典型,学习借鉴。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推广是旅游扶贫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典型,推广先进模式,组织贫困乡村干部到旅游扶贫取得成功的乡村参观学习。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学习交流,得到启发,制定的方案更能切合实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把旅游扶贫 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突破口来抓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
李东贤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李超时: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
铁骨铮铮李硕勋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把旅游扶贫 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突破口来抓 2018-08-15 2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