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故事
“三顾茅庐”请李敬
李敬出生在衡阳一个苦难的家庭里,其父亲在婚后第二年就因为病毒感染没能及时治疗而瘫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其母亲一人肩上。出生时就因为营养条件跟不上而异常瘦弱的李敬为了锻炼身体,6岁时就被母亲送到了衡阳市体校体操班。
然而,正当小李敬努力训练体操,梦想成为体操冠军时,一场变故差点让他与体操无缘。当初,许多专家在考察李敬的身体素质时,都认为李敬的手掌小且偏厚、手指短,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体操选材就是要求手掌要大些,手指要长,这样才有利于握杆和撑器械。因此,专家都说李敬在单杠、吊环和双杠等项目上的发展存在困难,很难练出成绩。这一判决,对于李敬和他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绝望使得李敬停止了体操训练。
为了拯救李敬这棵苗子,衡阳市体校的周信教练不得不“三顾茅庐”,先后几次去李敬家里劝说他和他的家人。周信认为,只要增强李敬的手臂力量及握力,并在训练中采用适合其自身独特风格的“飞行”动作,那么他完成各种高难动作是完全有可能的。结果,小李敬重新回到训练场。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高难动作对李敬来说的确不是问题。
温暖亲情
父母是他最大支柱
李敬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他常说:“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我生活和事业的最大支柱。”当李敬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后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推着父亲慢慢地行走在家乡的大道上……
李敬6岁进入体校训练,10岁时离家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进了国家队后更是不断训练和比赛,在家的时间很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也不长,但他总说父母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最大。
李敬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一切为了孩子的慈母。她,照顾着李敬瘫痪的父亲,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将李敬和他两个哥哥拉扯大,为他们付出一切;她,不乏远见卓识,引导李敬走上体操之路……母亲对李敬的爱是无私奉献的。每逢出差在外,李敬总要挤时间上街为母亲购物——大到风衣长裙,小到一双丝袜……
顽强成长
“摔”出一个世界冠军
进入体校,也就意味着艰苦生活的开始。每天清晨,当其他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小李敬已经走在通往体校的路上了。
那时的冬天很冷,训练场没暖气,门窗也关不严实,冷风嗖嗖;没有体操鞋和护掌,小李敬只能光着脚站在水泥地上,穿着薄薄的单衣进行训练。垫子是冰冷的,器械是冰冷的,就连空气都是冰冷的,李敬小小的身躯在瑟瑟寒风中不住地发抖。还有训练器材的问题,因为当时经费不足,衡阳市体校甚至连一些必要的训练器材都不能供给。“鞍马、单杠等都是自己做的,那时候的条件确实相当艰苦。”李敬的启蒙教练周信现在想起来仍唏嘘不已。
然而,窘困的环境没能阻挡坚毅的李敬,为了练好每一个动作,李敬一次次重复练习着,他瘦弱的身体也一次次从器械上摔下;为了弥补下肢力量的不足,6岁大的他每隔三五天就得跑上一趟30多公里的路程。“当时为了练习鞍马,他手练得脱皮,头也磕破了,却全然不知,摔下来又再次跳上去。”周信教练感叹地回忆着。就是在这样的磨炼下,李敬逐步坚定起自己要拿体操“世界冠军”的信念。
傲人成就
独创高难动作无人能做
逐步成长起来的李敬开始在各项比赛中初露锋芒,并在1987年1月正式进入国家队。由于接受能力强、悟性高、训练刻苦,他竟在一年之内就在每个项目上都练出了一个高难新颖的“绝招”动作,而一般人一年最多也不过在一个单项上练出一个高难动作。
李敬用他的聪慧和努力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当时,“李敬”就是体操高难动作的代名词。在单杠上,李敬的“屈体前空翻一周半越杠飞行再抓杠”这一动作至今世界上都无人能做;双杠项目上,李敬练出的“向后大回环转体360°成倒立直接接两个连续的希里夸尔(即倒立前翻转体360°)再直接接前空翻两周挂臂”,这一串动作连接难度就有4个加分因素,现在也无人敢问津。
1989年后,李敬参加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比赛。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动作,以坚定的意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以高超的技艺,勇敢地向世界体育高峰攀登。在全国正式比赛中,先后夺得4个全国冠军。他参加了第11、12届亚运会,以及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共夺得亚洲冠军7个(包括东亚运动会2个)。在世界大赛中,他先后参加了第25、26、2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8届世界杯体操赛,以及首届世界体操单项锦标赛,共夺得6个世界冠军。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结束后,退役的李敬进入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学习。 目前,李敬是湖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也是体操国际级裁判。
主要荣誉
李敬共参加国际性体操大赛19次,夺得金牌39枚、银牌22枚、铜牌12枚。其中世界冠军6次,分别是1989年世界锦标赛双杠冠军、1990年世界杯总决赛鞍马冠军、1991年世界锦标赛双杠冠军、1992年世界锦标赛鞍马冠军、1992年世界锦标赛双杠冠军、1994年世界锦标赛(团体) 团体冠军,曾获三枚奥运会银牌。
他2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5次被评为湖南“十优”运动员。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湖南省人民政府给他记一等功一次,并授予他省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体委授予他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还曾获得“亚洲十佳运动员”“世界十佳运动员”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