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耒阳:
湘南起义的
指挥中心和主战场
  ■统筹/李爱成   资料整理/龙迎九

  耒阳市烈士陵园

  <<<相关链接

  耒阳市烈士陵园

  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220余亩,是为纪念“湘南起义”“万名耒阳儿女上井冈”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而建造,是衡阳市县级(市区)最大的以革命烈士为主体的陵园建筑群。先后历经2011年、2015年两次大规模整修和扩建,园区现建有烈士墓区、烈士纪念碑、英烈墙、烈士瞻仰广场、著名烈士群雕、英烈亭、烈士陈列厅等纪念建筑物。园区现收藏有贺恕、谢唯俊、伍中豪、伍若兰、毛泽建等知名烈士档案30余卷,烈士遗物、遗照150余件,书籍文献40余件。

  耒阳市烈士陵园是湖南省十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耒阳市烈士陵园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年接待参观游客50多万人次。

  90年前,湘南大地,风云激荡,烽火燎原,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湘南起义,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伟大的湘南起义,一段红色的历史,一座巍峨丰碑,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湘南起义的指挥中心和主战场的耒阳,在湘南起义90周年之际,相继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4月2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纪念湘南起义90周年清明祭扫活动在耒阳市烈士陵园庄重举行。4月16日,由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编研部,中共耒阳市委、耒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朱德从湘南到井冈山-—— 纪念湘南起义9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耒阳召开。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专家学者以及湘南起义革命烈士后代亲属等共70余人出席座谈会。

  浴血奋战

  二十多万耒阳人民投身革命洪流

  纵观湘南各县,惟有耒阳是朱德长期驻足的地方,陈毅也多次到耒阳视察和指导工作。二十多万耒阳人民投身当时的革命洪流,上万人献出生命,为朱德部队在耒阳进行军事斗争以及顺利转移井冈山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8年2月,朱德率起义队伍主力进驻耒阳,指挥部随即迁至耒阳。最初,朱德、王尔琢等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负责人住在西正街邓家祠堂。二克耒阳后,县城被毁,湘南起义指挥部移驻到水东江梁家祠堂,后又移至敖山庙。为期三个月的湘南起义,朱德、王尔琢就在耒阳坐镇指挥40多天,陈毅也多次到耒阳视察和汇报工作。

  当时朱德驻耒的主力部队仅有七八百人。为补充兵员、提高农军战斗力,朱德在培兰斋设立招兵处,招收新兵300多人,并派主力部队帮助耒阳农军整训,将其中2000多名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邝鄘任师长,下辖五个建制团。同时,各区苏维埃政府组建独立团,各乡苏维埃政府组建独立连,总兵力接近四万多人,组建了湘南各县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且与正规部队配合最紧密的地方武装体系。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两次大举来犯,朱德都能巧妙地避敌锋芒,适时退却,择机伏击。面对国民党第十九军李宜煊师兵分两路包抄耒阳,朱德提出“避敌锋芒,撤出县城,东路设伏,西路放空”的正确决策,率主力向郴州方向转移,同时将东路之敌引诱至敖山庙,配合耒阳3000多农军重创敌西路的一个团,粉碎了敌军的战略企图。后耒阳农军在起义部队的帮助下,再乘势收复了耒阳县城,在军事史上成就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无一伤亡的经典战例。

  在政治上,朱德首先严格部队政治纪律,在耒阳制订了三条军规:1.官兵待遇一样。部队的伙食来源主要靠打土豪,菜价每人每日只有二角左右;2.官长不准打骂士兵,有事应和大家商量,士兵有充分发言权;3.不准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借用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打土豪所得一律归公。将这些规章在军内进行教育,并在所驻城乡以布告形式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朱德还以身作则,带头去做群众工作,并深入到革命群众家里详细了解情况。在与革命群众的接触过程中,与伍若兰相识相知,结成了一对革命伴侣。后来,伍若兰为了掩护朱德突围,不幸被捕牺牲,更是成就了一段感人肺腑的革命传奇。朱德制定军规,带头与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促进了军民的团结,而且为正规部队与地方武装、群众武装相结合,开展军事斗争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英才辈出

  耒阳成为湘南各县建党建政的样板

  在党组织建设方面,耒阳居于湘南各县前列。自1921年,毛泽东就亲自发展了三名耒阳籍党员,其中贺恕是他发展的第一个党员。1924年4月,中共耒阳支部宣布创建,1925年2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成为湖南省第一个中共县级党组织。到马日事变前夕,耒阳党员人数已多达300多人。朱德部队进驻耒阳后,耒阳党组织更是蓬勃发展,到1928年全县党员已发展到700多人。这些党员骨干深得群众信赖,很多人后来成为了湘南起义的骨干。

  耒阳农军战斗力强,军事人才辈出。在湘南起义之前,耒阳很多革命骨干就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或参加过北伐,或参加过三大起义,其中仅参加南昌起义的就多达上百人。而且,耒阳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就有近两百多人,其中的佼佼者如李天柱等都在农军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在这些军事骨干的带领下,耒阳农军甘当前锋,奋勇杀敌,以梭镖、大刀等简易武器与敌对决,在湘南起义前期先后取得了二克耒阳、敖山庙伏击等一连串的重大胜利,有效地配合了朱德部队的军事行动。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朱德部队在耒阳设立了经济处和石印局,自行印制、发行了全国最早的苏区纸币——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币值壹圆,可与银元进行等值兑换。为了保障币值的稳定,还制定了一整套财政制度,并规定各区乡将收缴的浮财按一定比例上缴,作为货币的抵押品。当时,共发行了一万张,直到耒阳县委及耒阳苏维埃政权机构向井冈山转移才终止印刷和流通。

  耒阳出发

  朱德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从1928年2月底到3月初,毛泽东两次派毛泽覃到耒阳联系朱德。3月中旬,敌情进一步恶化,朱德、王尔琢与耒阳党政领导在敖山庙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按照毛泽东委托毛泽潭转达的意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向井冈山转移,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同时力劝耒阳农军应向江西转移,并派人火速赴郴,通知陈毅召集郴县、资兴、宜章、永兴各县工农武装迅速转移。

  3月28日,第三次攻打安仁,耒阳县委委员刘霞担任总指挥,在朱德、王尔琢的精心指导下,调集3000耒阳农军,并在永兴2000农军的配合下,向安仁进发,并于次日攻克安仁县城。随即,朱德在梁家祠堂命令主力部队和在敖山庙整训的新兵营立即出发,到达安仁后作短暂停留,听取耒阳、安仁农军指挥员的汇报后,部署安仁县委立即开展土地革命,并指派原耒阳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徐鹤担任安仁县委书记,随后向井冈山转移。至今,安仁还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谣:耒牯子,好大胆,跑到安仁闹平产;冇得真步枪,打呷团鱼钻,冇得真大炮,松树挖甲眼;松树炮,团鱼钻,打得敌人冇档窜。

  为守住湘南的“北大门”,保证朱德主力顺利转移,耒阳农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当时,国民党第七军、第二十一军、第十三军各一个师直逼耒阳。为阻击敌人,在前线总指挥李天柱的指挥下,数万农军以春江铺为战略重心,以大刀、梭镖、松树炮等极其简易的武器与敌展开肉搏。特别是分兵攻打荫田和常宁白沙后,就连田园乡附近16岁以上的男人都全部上阵,阻击敌人近一个月。在回忆这段湘南起义规模最大、牺牲最为惨烈的战斗经历时,朱德曾讲道:“耒阳农军由于连续胜利的鼓舞,竟然独自向国民党正规部队发起了冲锋,因而一再遭到屠杀……他们也不等候我正规的军队,就召集农民开始进军。他们边前进,边收留入伍的农民,最后带着一万多名满怀希望的农民,在衡阳郊外向那两师桂军猛扑过去,等到硝烟散去,战场上布满了几千具农民的尸体……”言谈之中,充满着朱德对耒阳农军的赞叹和无尽的惋惜。

  在春江铺阻击和菜园攻坚双双受挫后,中共耒阳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毅然决定,由农四师掩护,分三路向井冈山转移。“万名耒阳儿女上井冈”成为历史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队伍中很多人担任红军高级将领及重要职务,还有一些后来成为战功卓著的开国将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湘南起义的 指挥中心和主战场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湘南起义的
指挥中心和主战场
2018-04-19 2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