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奔走,为贫困生拉助学赞助
作为一个称职敬业的好老师,刘卫东对学生的关心远不止于课堂。有一名学生,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后,就靠在超市打临时工维持生计的姑姑抚养。得知情况后,刘卫东在第一时间为她走访各个爱心单位,最后拉来了每年8000元的赞助款,一直资助其大学毕业。
刘卫东说:“这名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原因,性格稍孤僻,做事说话较为极端,所以我除了对她进行经济帮助外,更多的是在精神方面给予支持。目前,这名学生成绩优异,始终排在全年级的前50名。”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学生们不仅给我颁发了一张由手工绘制的‘课堂享受奖’奖状,还制作了一本印着学生手掌印的留言簿。留言簿的每一页都有学生留言,每个人的手掌印都有一段祝福语,让我深受感动。”
“对于我而言,学生如果从内心喜欢你,感谢你,这就是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了。”谈及师生情谊,刘卫东满是自豪。
“不只要把讲台站稳,还要站好、站亮。”
刘卫东在教研教改园地里不断地摸索创新,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教育日志,创造性地把诗词歌赋融入教育之中,创作了上百首教育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新颖的形式熏陶感染学生。他的目标就是,“不只要把讲台站稳,还要站好、站亮。”
刘卫东不仅在教学比赛中六次获得常宁市教学竞赛一等奖,还三次获得衡阳市教学竞赛一等奖。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他带领全组老师创造了常宁市第一中学语文成绩长盛不衰的神话,稳居常宁第一的宝座,且个人著述十分丰硕,不仅出版了专著,还在《北京教育》《现代教育报》《教师》《文学与人生》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篇。
刘卫东说:“我目前是衡阳市首届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导师,也是衡阳市名师工程的学术委员。除了搞好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之外,还会引领年轻教师的成长,同时为特岗老师、年轻教师培训,与各大名师作学术交流,争取将行之有效的教学及班级管理方法推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