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一版)我国更是如此。无论是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设立烈士纪念日,还是以法律武器守护和捍卫英烈,都表达了人们对英烈的尊崇和缅怀。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股对英烈“污名化”的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一些人打着“反思历史”“范式转换”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臆想代替史实、以枝节代替整体,大做翻案文章。有的妄言刘胡兰年纪太小不可能参加革命,有的质疑邱少云不可能匍匐在烈火中一动不动,有的诋毁雷锋做人太虚伪……种种光怪陆离的奇谈怪论,对社会舆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思潮,不是还原历史,而是歪曲历史;不是发现史实,而是颠倒黑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别有用心,实际上是在一块一块挖历史长城的“砖头”,试图否定崇高、消解革命、混淆是非。

  历史虚无主义,其目的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任由其泛滥,放任对英烈肆意攻击的言行,必然会消弭人们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殷鉴不远,从否定列宁、斯大林,到否定苏共历史、苏联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在当时的苏联大行其道,造谣中伤、贬损污蔑社会公认的英烈成为“时髦”,结果造成人心不古、思想混乱,成为亡党亡国的重要推手。历史的惨痛教训,反复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和记述历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历史研究。惟其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历史,鉴往知来,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5月1日起再下调 工伤保险费率20%或50%
对5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
衡阳市铁路运输职业学校诚信高考声明
未来智能工厂机器会告诉自己要做什么
南京大屠杀历史又添新证
我国34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
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 大修后进行首次商业飞行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 2018-04-05 2 2018年04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