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湖南岳阳“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做法:岳阳在村镇成立红白理事会,用村规民约为红白喜事定规矩,向人情歪风全面开刀。今年,岳阳通过倡导形成了“新办婚事、简办丧事、不办无事酒”的新风尚,1212个示范村少操办酒席数万起,群众减少人情负担近5亿元。岳阳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却有情,值得点赞与效仿。
中国人好面子,好待客,好讲人情,是个人情社会。在婚嫁、乔迁、寿宴、丧事、升学、晋升、生子等事项,认为不操办一番是过不去的,亲戚朋友、乡里乡亲间礼尚往来,更是常理常情。但现在的人情行情上涨,一年下来,少则数千元多到数万元的人情开支,已成为沉重负担。人情账、人情债让很多家庭压力巨大,苦不堪言。那本来喜庆的大红请帖,被戏称为“红色罚款单”,“人情消费”让人避之不及。
群众致富奔小康,兜里有钱心不慌。而家庭要增收,最为直接的不外四招:一是开源增收,二是国家多补,三是资产增值,四是开支少出,就在这增收多补增值少支出之间,腰包才更鼓些。岳阳从治理乡村的人情风入手,围绕操办红白喜事酒席“控数量、控规模、控礼金、控频率”,使原来多达16项的人情开支,减少到“结婚、嫁女、丧事和80岁做寿”四项,大幅度地减少了群众的人情开支,让不必要的人情账、人情债少了,家庭负担轻了。
这减少“人情消费”的移风易俗树新风实践与成效表明,文明新风要从事关百姓生活的事情抓起做起;好的风尚要靠倡导、靠规范,更要坚持,靠带动;形成了好的风尚,群众就能得好处,真受益。少些“人情”真有情,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收获明明白白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