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是历代先哲情感的积淀。它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流淌的血液,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样肩负起筑梦人这一时代的使命?我认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我们要以课堂为舞台、以学生为主角、以传承为剧本、以创新为主题,让传统文化得以精彩演绎,让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一、 以优秀人物教育学生,为他们树立成长的榜样
每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自己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被模仿者品德的好坏,可能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品德的高低。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大批意志坚定、忠贞爱国、刚正不阿、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品格特点的杰出人物,他们正是书写中国历史的中流砥柱。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我们要注重优秀历史人物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树立榜样。
讲屈原时,要尽力宣讲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讲孟子时,要着力强调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讲范仲淹时,要重点肯定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讲文天祥时,要记住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讲顾炎武时,要大力弘扬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在通过这些人物教育学生时,我们要尽量地将他们的观点和英雄事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
当然,在讲授有些历史人物时,我们要注意将他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即便一个再优秀的人物,在他的身上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要透过历史人物告诉学生,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使他们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 以传统美德陶冶学生,为他们塑造良好的品德
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概况起来,有如下特点:其一,强调“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其二,推崇仁爱原则,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中国的传统道德特别强调“待人以宽,责已以严”“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等,这种思想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三,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中国古代特别强调“孝”,即对父母尽孝,不仅要赡养父母更要尊敬父母。其四,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注重改变人的气质,培养人的品德,即学习怎样做人。
其次要把握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传统道德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前从国家“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行,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无不彰显当今社会对传统优良道德的传承。同时,传统道德为社会主义道德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反省自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就是为人们的自律提供规范。传统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做到知行统一,注重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在实践中得到深化。把握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开发中华道德的时代价值,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
同时还要注意传统道德在学生的实践。教师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而应身体力行,让美德成为一种习惯和行动。给学生传授“诚实守信”的美德时,不妨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在校园,可以设置“诚信考场”,让学生在无人监考的环境中,体验诚信的价值;可设立“诚信雨伞”“诚信图书”等,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让诚信真正成为一种品德。还有,在宣扬“孝行”的美德时,不妨给学生布置一道温馨的作业:在父母回家时奉上热茶……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才能让美德融入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终身行为。
三、以文明成果浇灌学生,为他们注入成才的营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成就灿若星辰,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必须要知晓我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它不仅是当今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当代中国民族自信的源泉。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我们不仅有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还有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文学成就;有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等艺术瑰宝,还有中医、京剧等中华国粹……当我们将这些优秀的文明成果传承给学生时,我想,这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情感的接力。可以想见:当他们徜徉于悠悠历史长河尽情啜饮文明雨露之时,他们的心中该是一种怎样的自豪。
总之,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不仅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能筑牢现代文明的基石。让传统文化在课堂飞扬,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