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蒸湘区政法综治工作纪实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居乐业的“蒸湘样本”
——蒸湘区政法综治工作纪实
  公安立体防控确保人民群众安全

  洪家湾社区义务巡逻队夜间巡逻

  辖区居民送感谢信和锦旗

  ■统筹  李东荣  文/本报记者   刘思远   通讯员   龙盘   图/本报记者  周  琪

  平安是百姓不变的期待,也是政法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对蒸湘区政法综治战线而言,让人民群众安心地追求美好生活,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必须不断建设更高标准的平安蒸湘。

  今年以来,蒸湘区全力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以治安稳定、信访稳定等为重点的“大平安、大综治工程”,取得了“三提高”(群众对平安创建和政法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提高)和“两下降”(刑事治安案件数量和信访总量下降)的良好效果。该区政法综治工作与维稳工作连续第五年跻身全市先进行列。

  立体化防控织密“平安网”

  制度助力

  重拳出击打击犯罪

  今年以来,蒸湘区委、区政府将政法综治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来谋划和推进,不仅优先听取汇报、优先提供保障,还加大综治考评力度,对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采取通报、约谈、黄牌警告、挂牌督办等方式,给予责任追究……“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幸福”,已经成为蒸湘区各部门的共识。

  如何提升居民的安全感?社会治安防控是第一道考题,蒸湘区以“立体化防控”作出了回答,既要防得全面,又要防得仔细,才能编织好平安之网。

  “最近这两年里,我们小区附近的小巷子里经常可以看到巡逻的民警。”红湘街道居民老李感慨地说,老百姓更容易看到巡逻民警,意味着心里的安全感更强。这得益于蒸湘区近年来最大限度推动警力上街,一方面实施网格布警,将全区城乡划分为288个网格,构筑了一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的网格“防线”;另一方面通过大巡防改革,推动警力下沉,加强街面巡逻防控。

  5月23日晚,市民李某将车停放在高新区某银行门外后便去办事,1个半小时后回到车内,发现原先放在车里的30余件玉器(初步估价300余万元)不见了,于是向派出所报警。

  蒸湘警方调取了现场周边银行、酒店的视频后,迅速将嫌疑人的基本体貌特征、衣着情况以及现场作案前后的活动情况予以掌握,经多种侦查手段综合开展,侦查单位迅速明确了案件嫌疑人为黄某某并将其抓获。

  近年来,蒸湘区依托“智慧城区”项目推进“雪亮工程”,加快重点部位、复杂场所和农村薄弱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的“补点扩面”建设,目前已建成公共高清监控摄像头1万余个,整合公共视频3000余路,基本形成了覆盖城区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不仅提高了破案效率,还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求助、事故等困难和问题。 

  治安既要靠人防,更要靠制度来防。蒸湘区通过多项制度,最大限度化解治安风险。比如,制定出台《深入推进全区平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区级领导及区直单位综治工作联系点制度,每名区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镇(街道)、一个村、一个社区、一个企业、一个学校和一个基层卫生单位的综治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建立日常工作调度和督查制度,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全面落实各级党政领导“一岗双责”制度,区与镇(街道)、单位,镇(街道)与村(社区),单位与下属机构,层层签订责任状。

  多元化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资源整合

  区人民检察院组织的法制进校园活动

  “哟,是杨所长来了呀,上次的司法调解多亏了您,快请坐……”近日,蒸湘区雨母山司法所所长杨如玖来到雨母山镇七里山村村民老唐家回访。

  一年前,老唐的女儿唐女士在长沙打工时与赵先生谈起了朋友,相处一段时间后,唐女士感觉与赵先生性格不合,遂提出分手,但男方不同意结束这段感情,多次带着亲戚跑到老唐家要求复合,最终闹到了司法所。为此,杨如玖与村干部将双方召集起来进行现场调解,经过讲道理、摆事实、谈条件,最终双方达成统一意见,和平分手,一场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针对感情纠纷、征地拆迁、土地问题等矛盾日益增多的形势,蒸湘区在所有镇(街道)都设立了“三调联动”办公室,村组(社区)设调解室,把调解阵地前移,较好地化解了各类矛盾。同时,以人民调解为依托,实施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制度,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今年以来,该区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36件,没有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事)件,没有发生影响大局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该区还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与信访工作有机融合,在区、镇(街道)两级成立信访接待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解决信访问题,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和重大问题不出乡镇、基层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工作局面。

  纠纷发现得早,矛盾更小,处置起来也更容易。为此,该区根据联点安排,组织全区干部开展大走访活动,与公安“三实”采集工作相结合,共同做好入户宣讲法律知识和综治民调培训,架起了“干群连心桥”。累计发放《创建平安蒸湘,构建和谐社会——致全区居民群众的公开信》7万份,与全区居民签订《“平安家庭”创建承诺书》6万余份,悬挂综治民调宣传横幅标语1400余条。

  社会化动员参与群防群治

  激活民力

  村组(社区)设调解室,把调解阵地前移,较好地化解了各类矛盾

  群众的意愿是平安建设的“风向标”。这些年里,一谈到贩毒、传销等犯罪行为,群众十分痛恨。为此,蒸湘区先后组织开展了严打整治“平安号行动”、打击非法传销“猎狼行动”、食品药品“舌尖安全行动”、“禁毒风暴”行动、娱乐休闲场所“净毒”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实现了命案和重大案件全破,打击处理全线飘红。

  今年以来,该区共接到报警17929件,立案964件,破案167起,刑拘261人,逮捕122人,强制戒毒99人,行政处罚774人;先后破获了一批社会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特别是在命案侦破方面,连续13年实现了命案全破;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623件,收案数比去年同期上升11.16%;审执结2133件,结案同比上升17.5%;区检察院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案143件216人,批准逮捕107件164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208件329人,起诉158件224人,案件审结率保持在90%以上。

  平安建设既要贴近群众,也要依靠群众。近年来,蒸湘区不断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法律义工、群防群治队伍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筑牢平安建设的群众根基。

  在太平二社区,72岁的居民刘魁成也是该区“红袖章”队伍中的一员。他每天上午8时至11时“上班”巡逻,下午2时至5时也在忙活,不仅参与治安防控、交通劝导,连社区商店内顾客和老板扯皮,他也赶过去协调。

  记者问他为何年老还参与巡逻,他回答说:“老有所为!既能让咱们社区更好,又能让自己过得有意义。”在他的影响下,身边的邻居老友也参与了进来。

  短评

  平安来自于合力

  ■本报记者   刘思远

  72岁的居民刘魁成也是“红袖章”队伍中的一员

  如果说一座城市就是一艘船,那么,平安就如压舱石,确保我们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蒸湘区政法综治工作与维稳工作近五年来一直跻身全市先进,这一殊荣,值得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市民骄傲和自豪,因为这一荣誉,恰恰是对蒸湘区打造“宜居山水新城”的生动诠释。

  如果说平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街上从容的脚步,是人们脸上的笑容,是井然有序的交通,是宁静祥和的氛围……那么,在平安的背后,则藏着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它又由很多网共同组成:制度之网是骨架,科技之网显神威,警力之网担重任,民力之网作补充……事实上,我们每一个市民既是平安的受益者,又都是织成这张大网的一个格子、一根小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平安蒸湘”上得到了鲜活、真切的体现。

  平安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来自于合力。伴随它的除了幸福感,还有城市的活力、魅力、竞争力……作为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衡阳,平安更是跟市民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息息相关。希望这样的良性循环,不断在蒸湘区延续。希望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成为构筑平安大厦的一砖一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安居乐业的“蒸湘样本”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安居乐业的“蒸湘样本” 2017-09-26 2 2017年09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