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09.9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947亿元,向千亿俱乐部进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3元,部分地区农户每年增收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 周明韬
“村里面的老百姓人平收入有多少?”在衡阳县台源镇群英村蜜柚产业基地内,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首先关心的是老百姓的“钱袋子”。
当得知村里柚农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比过去增收不少的情况后,周农指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旨要义在于,继续推动相关工作保持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地位,推动衡阳由农业大市加快向农业强市转变,促进农民不断增收。
初秋时节,蜜柚基地的树苗长势喜人。此时,祁东县的黄花菜刚刚丰收入库,经过物流园发往全国乃至东南亚各地;衡东土菜节也落幕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吃货们唇齿间还留着美食的香味;南岳区“月光下的村落”里车来车往,各地的自驾游者来到这里体验农业观光休闲游;石鼓区的月饼生产厂家正开足马力,机器轰鸣……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出台新政策,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全省蔬菜工作现场会、全省早稻机插秧现场会、全省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现场会、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座谈会等会议相继在我市召开,成为我市加快农业强市步伐的一个缩影。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优调强: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效益的双提高,农业总产值以及粮食、生猪、家禽、油茶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油茶和茶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中)在塔山调研茶叶产业
今年7月,来衡履新不久的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在基层调研时要求,要大力发展产业,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要坚持做大总量与做优质量并重,做好农产品加销文章……要加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据统计,2016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09.9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947亿元,连续8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3元,部分地区农村每年每户增收万元以上……其中粮食、生猪、家禽、油茶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位,7个县(市)均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油茶产业重点示范县,6个县(市)成为全国油菜生产大县,3个县(市)区进入全国蔬菜大县行列,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商品猪生产基地,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全国油茶产业重点示范市等称号。全市以粮食、畜禽、油料、林木、蔬菜、茶叶为主导,以中药材、特色水果、特种水产、休闲农业为特色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衡阳县台源镇九市村的村民冯雪峰介绍,他与湖南安邦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种植双季稻面积289.7亩,一年纯收入达10万多元。安邦公司提供“套餐”服务,包括耕、种、收、烘干和融资等全程服务。这样的模式培养了一大批职业农民,据该公司董事长刘安辉介绍,近年来他们培育家庭农场主、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等职业农民1.2万多名。
实际上,我市大力实施“百千万”粮食高产创建梯级示范行动以来,全市水稻绿色高产创建发展到265.3万亩、优质稻发展到442万亩。2016年完成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63万吨,居全省第1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蔬菜和养殖业也得到长足发展,3个万亩片城区蔬菜基地和8大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华桂农业成为全国第三、湖南省最大的秀珍菇生产企业,爱心觉乐公司去年出口香港市场1.9万吨,创汇达1500万美元;全市国家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分别发展到22个、31个,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四,衡东的鸭蛋黄、祁东芙蓉王鸡、衡南乳鸽、衡阳县万亩鳜鱼以及耒阳兴隆和石鼓香樟苑的牛羊,闻名遐迩。
油茶产业势头正好,目前全市拥有油茶林面积378万亩,占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1/6强,年产茶油3.6万吨,产值突破37亿元,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之首;全市建有全国唯一的木本油料展示交易平台油茶(衡阳)中心和“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形成了“中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衡阳”的共识。
茶叶产业方兴未艾,集聚了1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寿岳”“烟霞”“京湘”“水木芙蓉”“胡家园”“福塔”等6个湖南省著名商标;南岳区、衡山县、常宁市被列入全省茶叶优势区域建设重点县,常宁市荣获“2016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2017湖南省十强生态产茶县”;“南岳云雾茶”获评“湖南茶叶十大公共品牌”,市委、市政府正谋划研究出台振兴茶叶产业发展意见,着力将茶叶产业打造成综合产值100亿元的健康生态产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推进:实现了产业链条延伸与农业功能拓展的双提升,精深加工转化率提高到40.6%,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识认证产品9个,省级星级休闲农庄101家
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中)调研农业产业化
“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947亿元,连续8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提高到40.6%。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分别发展到298家和3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48家,涌现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农业企业。”谈到全市的产业化发展,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刘诗真如数家珍。
这得益于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的重要措施来抓,认真组织实施的“农业产业化五五工程”。即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农业局长5个人每人抓一个主导或特色产业、一个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个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一个农产品品牌创建。
以全国第一的茶油产业为例,我市引进筹建了年加工能力5千吨以上的企业6家,油茶年加工能力达22.5万吨,产品从单一食用茶油逐步发展为以茶油为龙头、油茶类化妆品、洗涤用品为亮点的全产业链油茶产品系列,全力打造了 “茶乡物语”“衡星坊”“茶一派”“齐家”“神农国油”等一批茶油品牌。
“农产品加工业对接工业和农业、农民和市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市农委农产品加工科科长高友谊说,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使得农产品附加值大为提升,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了产业链收益。
衡南县的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生动注脚。“用土方法榨出来的茶油一斤售价约50元,我们生产的1.6升家庭装食用茶油,采用现代冷榨冷提专利工艺,折算每斤价格为183元。”该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监田华告诉记者,一斤茶油从50元到183元,价格是原来的3倍多。这就是现代农业的“魔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提升了农产品加工水平,带来了农业品牌的大发展。大三湘的原香山茶油加工工艺全国一流,其“油料功能脂质高效制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全省创新奖。角山米业的50万吨大米深加工生产线全部采用PLC全程智能自动化控制,实现了“无人黑灯化”生产,代表了中国大米加工最高水平。新发食品成为国家黄花菜加工技术标准起草单位。广林玫瑰的“亚临界+超临界+分子蒸馏”玫瑰精油、玫瑰果油提取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拥有金雁、绿海、超大、古汉、天天见、金拓天、角山、安邦等中国驰名商标8个,占到全市总量近70%。常宁无渣生姜、常宁茶油、耒阳油茶、红薯粉皮、祁东酥脆枣、西渡湖之酒、祁东黄花菜、衡南烟草、船山烟草等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农产品9个。
同时充分依托休闲农业,不断拓展农业的生态、旅游、教育、文化等功能,2016年休闲农业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接待游客达826万人次。目前,全市已发展国家星级农庄12家、省级星级农庄101家,省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耒阳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珠晖区怡心生态园被评为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全国十佳休闲农庄,欧阳海山庄、莲湖湾生态农庄、绿野梦缘生态度假村被评为2016年中国最美休闲农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实现了建设载体与经营模式的双创新,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68个、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15亿元
2017中国·衡阳乡村生态旅游节暨相约珠晖梨花节活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田园综合体为载体,着力推动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向园区集群集聚,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全市先后组织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68个,已获得省级认定的综合产业园10个、特色产业园27个,累计完成投资50.9亿元,建设核心区90.6万亩。一大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园区不断涌现。去年底在衡阳召开的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会上,衡阳的产业园建设获得了来自全省的各级领导、各地代表的一致好评。
比如广林玫瑰产业园10万亩玫瑰花(果)种植基地和年产6吨玫瑰花(果)提取物生产线,是全省最大的玫瑰种植加工基地,发展成以玫瑰果、玫瑰花种植加工和观光休闲的循环产业园;
森本产业园建设了年产1650万株的现代化中药材组培育苗车间,发展成为以珍惜中药材白芨为主导产业,集林下中药材种植、深加工、种苗繁育、特种水产养殖、技术研发、科普教育、观光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
华夏湘江国际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着力打造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为基础,集现代环保农业、观光农业及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康体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园区已成为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座谈会主会场和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单位。
我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创建以来,将园区建设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大片区,分别完成建设3.3万亩、226万亩、580万亩,均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其中核心区分为“一区四园”,即园区总部、粮油作物种植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蔬菜产业园和油茶生物产业园,引领示范效果明显,省专家组给出“现场考察优秀”的评价,将于近期迎接国家科技部检查验收。
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行动。早在2014年,市农业委员会就启动了衡阳市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农业生产物联网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及追溯、“农信通”手机客户端智能服务、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四大系统,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各类农业综合服务20万人次,被农业部评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耒阳市农业局联合湖南省农业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发的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专家系统软件,应用面积达到了100万亩,成为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案例。农业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全市共建各类农村电商站点543个,有100多家农业企业搭建或者接入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全市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总额从2013年不足5000万元激增至2016年的15亿元。祁东吉祥食品实现网络销售额近4000万元,居行业前3,成为阿里巴巴重点扶持标杆企业——“实力商家”。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深度转变,创办了15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发展了440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3.2万户近1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大三湘加工生产线,其原香山茶油加工工艺全国一流
家住渣江镇同庆村上马石组的欧建中在角山米业领到了股东证明,没想到过去的贫困农民现在变成了企业股民,每年可获得分红5000 元。
欧建中只是角山米业产业扶贫中的一名贫困户,该公司通过委托帮扶、直接帮扶、务工帮扶等三种模式,通过“分贷统还、入股分红”的方式,争取“小额信贷”资金8117万元,引导2096户贫困户入股,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
而角山米业的扶贫故事,又只是我市农业产业扶贫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据介绍,我市改变过去的“输血扶贫”,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重点围绕油茶、优质稻、畜禽养殖、蔬菜、茶叶等7大产业,创办了15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探索了“委托帮扶、直接帮扶、务工帮扶”以及“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保护价收购+全程技术服务”“公司+基地+合作社”“特色农产品+乡土资源”等多种扶贫开发模式,通过示范引领全市发展了440个产业扶贫项目,对接了336个村,投入资金达到16.59亿元,带动3.2万户近1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市800万人的福祉”,刘诗真表示,下一步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的目标,全力打造十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攻油茶和茶叶两大产业,着力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融合化转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