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老旧教学楼,一块泥巴坪,天上下着雨,学生们打了饭就飞快跑到屋檐下,老师们则端着碗往办公室跑。
衡阳县演陂镇陇头小学校长刘利生至今还记得多年前的情景。
陇头小学所在地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之前,这所可容纳近200名学生的村小,只有伙房没有食堂,师生都得露天就餐,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两年前, 陇头小学被纳入衡阳县“改薄”名单。不到一年,教学楼和操场全部翻新,还新建了一栋拥有3个功能教室和食堂的综合楼,新食堂、新教室、新桌椅、新操场……设施齐全、窗明几净。
刘利生欣慰地说,娃娃们再也不用端着碗到处跑了。
两年来,这个农业县“改薄”投入总资金超过3个亿!衡阳县共有贫困村51个,坐落于贫困村的学校共有30所。为全面改善贫困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该县将贫困村学校建设作为教育扶贫项目单列,秉承“缺什么,补什么”,为这些薄弱学校“强筋壮骨”。如今,包括陇头小学在内的21所贫困村薄弱学校已全面修葺一新,余下的9所学校的“改薄”建设将在11月底前全部完成。
衡阳县只是我市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为了打好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市教育局把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来抓。到2018年,全市将全面完成1287所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到2020年,将建成2119所标准化学校。今年我市有464所贫困地区学校(教学点)列入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这些学校正抢抓时间施工,进行校园提质改造或新校区建设等。
对此,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在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学习,在宽阔的操场上尽情奔跑,在整洁的校园里快乐成长。“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我们的目光要关注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我们的政策要惠及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学生。”
“家有读书郎,致富才能长”。为了确保“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校校有帮扶”,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聚焦教育民生,将教育扶贫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各县(市)区教育局也签订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状。
“满意,当然满意!” 今年秋季开学时,被问及县里的教育扶贫计划时,衡阳县三中高二学生申超高兴地说:“不仅免了学费,我还领到了2000块钱的贫困生资助金,解决了我上学的后顾之忧。”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