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过程中,华菱衡钢海洋工程用管“鼎力相助”;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个海外输出项目上,华菱衡钢核电用管成功中标;在“迪拜之镜”、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等“新地标”上,主体建筑均由华菱衡钢高端建筑用管“托举”……
2017年,华菱衡钢的成绩单可谓熠熠生辉。
而就在短短一年前,该企业还一度“内外交困”,外部遭遇钢铁市场的“天寒地冻”,内部生产组织陷入困局,面临的形势异常艰难。
“柳暗花明”是如何实现的?华菱衡钢的经验之谈就是一句话——开启大功率改革“引擎”,彻彻底底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首先选在营销系统。2016年5月29日,华菱衡钢重拳出击,调整营销管理模式,成立了销售总公司,下设营销管理部、中南公司、美非欧国际贸易公司等业务单元,与公司其他二级部门平级,并采取“包产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对各业务单元实行独立核算。这一举措立即让营销人员的“单兵作战”和“小分队作战”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实行管理部门大合并,将原有的14个管理部门压缩为7个,打破部门“隔离墙”。这一年,华菱衡钢还大刀阔斧合并了企业技术中心及质量管理部,组成现有的技术质量部,这支80多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成为企业研发新产品的核心力量,也成为其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创效能力的重要砝码。(下转第二版①)
炼铁分厂生产现场 ■阳冬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