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变股东
合作社里持股又务工
■本报记者 谭晓波 通讯员 郭华 刘明启
“茶叶长得很好,明年就可以采摘了!”近日,常宁鸿通汽贸董事长郭福君回到自己的家乡洋泉镇祁元村,与贫困户一起对长势正茂的茶叶进行除草、施肥和病虫防治,尽管有些累,可他觉得现在的祁元村生活有奔头、致富有希望。
说起郭福君,当地人无不竖起大拇指。20年前,16岁的郭福君独自南下打工,先后做过流水线工人、摩托车出租,经过摸爬滚打成为常宁市鸿通汽贸董事长。郭福君用20年时间走出大山,如今又返回大山带领村民奔小康。
“我走出大山了,也要让全村人都能脱贫致富!”这是郭福君多年来朴素纯真的心愿。家乡洋泉镇祁元村地理位置偏僻,四面环山,人们一直靠山吃山,以伐木砍竹为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伐木砍竹已经不能为生,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紧。“扶贫要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郭福君清楚地知道村里贫困户的“症结”,扶贫的关键是要转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带领村民“造血”脱贫。
祁元村青山绿水,云雾缭绕。全村人守着宝山而不知如何发展,见多识广、思维灵活的郭福君担起了小祁元有机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这个重担,他把村里的贫困户集中起来加入合作社,让贫困户当股东,把祁元村现有的资源优势利用起来,发展养殖、种植、茶叶和休闲旅游等产业,用产业来激发村里的劳动力,赚钱了大家分红,亏损了由郭福君一人承担,让所有贫困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企业家+基地+贫困户”,这是郭福君带领贫困户成立的小祁元村有机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独特模式,他和26户贫困户承包了330亩茶园,让村里26户贫困户当股东,都参与到合作社的劳作与管理之中,参与茶园管理的贫困户会按照100元/人左右每天发放务工费,一年下来可以拿到五六千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又能兼顾家里。
“原生态、无污染”,郭福君一手打造的“金字招牌”。在合作社所有茶园,一律禁用化学农药、化肥,全部采用人工每年松土施用两次有机肥、两次人工除草,定期合理修剪,还采用“赶羊放鸡入园”控制杂草,以养促管,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控制为主、农业综合措施为辅,种养结合、全程有机化管理”的有机茶生产之路。
谈及合作社未来发展,郭福君介绍,他打算新置茶叶加工机器,统一进行加工和包装,打出品牌,拓宽销路;针对目前羊、鸡销售渠道窄的情况,他采取提前预订500元/头羊的“订单式”种养方式,通过新媒体、网络销售平台等拓宽销售面,让养殖户不愁销路,不到卖羊的季节,祁元村的黑山羊和黄山羊已预订过半,同时不断学习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引进其他产业,让乡亲们真正的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