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
人物简介:
伍彬,现任衡阳行政学院、衡阳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转折意义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战略指导。
面对新常态,衡阳应如何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谋求我市新发展?近日,记者就此专访衡阳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负责人伍彬。
衡阳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图为电解阴极剥片机组正在进行剥片。
将交通优势转化为流通优势,衡阳将拥有更多发展机遇。
船山东路让衡阳东西向交通更畅通
“中华茶祖节·南岳祭茶大典”
记者:您认为衡阳的新市情应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分析?
伍彬:对衡阳市而言,面对新常态,我们既要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的总体特征,如速度换挡、结构转优、动力转换,又要立足衡阳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辩证和创新思维,既看到新常态下衡阳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要看到面临的机遇,真正做到认识上到位,分析上正确,措施上得力,科学谋求衡阳新发展。
主要从优势、挑战、机遇三个方面辩证分析。首先,立足于衡阳的现状,认识到自身优势。一是地域优势,衡阳区域位于“一带一路”的枢纽位置,是南北要冲、东西节点,同时也处于“3+5”城市群的重要位置。二是衡阳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起飞阶段,也是城市化加速的发展阶段。三是近年来,衡阳在项目产出、城市建设、财政收入上均有可观成绩。
其次,衡阳也面临着挑战。一是现有优势正在丧失。如我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大多数停留在粗加工甚至是卖原矿石上,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拳头产业,没有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未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未把交通优势转化为流通优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二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优。
再次,挑战中蕴藏着机遇。有战略布局的机遇。一带一路、“3+5”城市群、湘南大开发等战略布局,这就意味着国家和省级层面会开展系列重大政策试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我市作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地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有利于更多更好地赢得战略布局带来的机遇,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时期。
有内外开放的机遇。“过渡带”和“结合部”的提出,实际是要求我们主动承接产业、资金和技术的转移,统筹抓好对内、对外开放。衡阳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公路口岸、铁路口岸、水路口岸和航空口岸等系列平台优势,在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二区二带”中,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格局。
有转型升级的机遇。新常态下,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将不断深化,市场倒逼机制和市场活力进一步显现,转型升级的动力更强,步伐更快。衡阳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有一大批在国内、省内知名的企业,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为我们抓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我省打造中部崛起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契机,加快推进衡阳转型跨越。
记者:衡阳要谋求科学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伍彬:顺势而为,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从而科学谋求衡阳新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既是衡阳发展的“短板”,也是加快发展的最大潜力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我们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加快改革试点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科学规划为起点,加强规划前期研究和论证,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西南云大为支撑、周边乡镇为节点、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城乡空间格局。再以城乡统筹为要点,积极推进土地和户籍等制度改革,形成城乡均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人口在城乡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同时,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改进作风,要推进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以优良作风保障新常态下的发展;提高能力,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指导推进工作的能力。
记者:您认为在现形势下,该如何引领经济新常态?
伍彬:一是形成市场主导的新机制。要尽快推动政府向公共服务主体回归,形成市场主导的新常态。既要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又要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形成创新驱动的新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形成科技创新支持机制。三是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机制。随着衡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和来自法国的施耐德、美国沃尔玛、韩国三星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衡洽谈投资,标志着衡阳开放型经济步入新高地。下一阶段要加大衡阳开放的力度、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让开放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要建立健全出口支持机制。加快出口示范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园区。大力扶持镭目科技、天雁机械、富士康等重点出口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其开拓中东、东盟、南美、非洲等国际新兴市场。支持衡钢、水口山、衡变等骨干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进口促出口。
要建立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依托国家“千人计划”,以最优惠的条件向国内外重点引进衡阳主导产业、关键领域急需的高级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形成人才高地和人才竞争的“鲶鱼效应”。
要建立贸易摩擦应对协调机制。建立市WTO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我市“保出口、扩外需”的大局,做好对各类贸易摩擦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应对工作,维护产业安全、反制贸易保护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