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8月19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山村的美丽
“蜕变”
  ■文/图  本报记者  胡建军   通讯员  曹丽娟

  开得正艳的荷花

  异地安置小区的健身场所 

  李洪祥给茶林飞鸡喂食

  昔日,在常宁市西岭镇石山村,入眼的全是石头,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一派荒草萋萋、人烟稀少的景象;今朝,石山村已蜕变成美丽乡村,坐拥山水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整洁大气,平坦大道畅通四方,荷花亭亭,水波粼粼,人们在美景中谈笑晏晏……

  不到两年时间,曾经“有水提不上、产业无处放、农民愁断肠”的石山村焕然一新,已变成涵盖“荷园、公园、菜园、果园、竹园、水上乐园”的田园风光式生态新农村。

  据了解,石山村位于西岭镇以南1公里,在常宁、耒阳、桂阳三地交界处,土地贫瘠。2014年,石山村被审定为省级贫困村,村里有贫困户66户,贫困人口220人。全村人均水田0.25亩,村民唯一的收入来源是靠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这些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

  “夏天漏雨,冬天漏风。”这是石山村前几年,不少人家住在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的真实写照。村民们迫不得已,大多外出务工以求生计,村里一条条羊肠小道逐渐被野草淹没,一片片油茶林因无人管理逐年减少,石山村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石山”。

  “穷思变,变则通。”近两年来,在市、县、镇三级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石山村完成道路硬化6.2公里,修筑简易公路6.58公里,畅通干竹、明月、石井、大皂等4个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修蓄水池,接水管,引水源,彻底解决700多名村民“出行难、灌溉难、无支柱产业”等生产生活问题。与此同时,各级扶贫工作队还制定了一户一策的脱贫措施。

  石山村大皂组43岁的村民李洪祥是一名残障人,妻子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原本一家的日子过得非常拮据,2013年生二胎时,因孩子缺氧等紧急情况被迫进行抢救,因此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务,“压”得他更加喘不过气来。李洪祥后南下务工,做过仓管、门卫,还收过破烂,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

  去年,扶贫工作队进驻村里后,李洪祥一家被列为兜底脱贫对象。与其结对帮扶的干部唐奇林多次上门了解李洪祥的情况,当得知他懂得一些养鸡技术后,当即决定帮其制定养鸡脱贫致富的对策,很快便将500只鸡苗送到李洪祥家中。去年底李洪祥用生态方法养殖的鸡获得了市场认可,除去成本净赚了一万元。

  “今年,我又将500多只茶林飞鸡放进了油茶林里进行生态养殖。按照市价,每只鸡可赚到30元,加上养殖补贴,年底我们家就能脱贫啦!”李洪祥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通过精准扶贫,各级扶贫队还扶持村民种植了枳壳、尾生等药材,鸡鸭鱼羊猪等养殖产业。同时,扶贫队员指导村民利用电商平台,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确保药材、农副产品及时销售出去,极大地调动了村民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去年底,各级工作队就助力村里的56户贫困户完全脱贫,剩余10户贫困户预计今年底能够全部脱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石山村的美丽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石山村的美丽 2017-08-19 2 2017年08月1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