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市科学技术协会十年工作回眸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之光”加速创新发展
——市科学技术协会十年工作回眸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责编/许珂  校对/刘超   版式/肖青

  ■本报记者   许珂

  生产车间里,专家们被“寻医问药”的技术工人围得水泄不通;田地间,农业专家顶着烈日、冒着寒风与农民共商生态农业发展大计;校园中,科普大篷车携带各类“奇珍异宝”不定期来到孩子们的身边;竞赛场上,青少年们“大开脑洞”频频创下佳绩……

  回眸过去的十年,从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到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到推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再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市科协切实履行“四服务一加强”职责,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科学普及和推广,向衡阳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2000年,湖南金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其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水基石墨芯棒润滑剂,荣获“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湖南省火炬计划项目”。该项技术的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中国高温性能芯棒润滑剂市场的局面。

  “产品神话”是如何铸就而成的?答案是——凭借雄厚的科技创新力。

  原来,“金化科技”在发展中也曾面临过诸多瓶颈。市科协在得知这种情况后,利用各科研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先后派出专家深入企业“指点迷津”,加快公司技术开发速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产品最终得到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创新基金和科技发展基金数百万元的无偿支持,现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以上仅仅只是市科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结出的硕果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全力助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帮助企业和专家解决“沟通”难题,自2009年以来,市科协曾多次举办“高校智能与企业项目对接会”,使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等7所驻衡高校和60多家企业科技人员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技工培训、节能减排等10多个项目进行有效对接,搭建起高校智能与企业科技需求协同创新的合作平台。

  “科协组织就像是‘双面胶’,一头连着院士专家,一头连着企业。只有让企业和专家‘零距离’对接,才能促进国内高端智力资源与我市企业创新需求的深度对接。”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辉告诉记者,凭借“双面胶”的特性,2008年以来,市科协组织、引领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共开发出新产品、新项目180余项,各类新产品、新项目创产值超过50亿元,节能降耗2亿元以上;实施科技攻关项目立项245项,提出合理化建议494条,完成科技咨询服务项目715个;开展科技信息推广,圆满完成新增34家企业科技信息注册、培训80个企业科技信息应用人员的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在衡阳广阔的乡村,科技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融入百姓生活,“科普惠农”、科技助推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市科协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技协,组织科技专家参与脱贫攻坚,引导优质科技资源在贫困地区集聚,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实现了科技服务在贫困村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9个农技协、67个科普示范基地、30个科普带头人和61个科普示范社区,获得国、省、市奖补资金达1655万元。通过示范辐射带动10万多人科技致富,受益人群超过50万。全市科普惠农项目年产值达50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

  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市科协承办了“双创周活动”,并与市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为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市科协还积极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衡南县、衡阳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蒸湘区等县(市)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常宁市、蒸湘区为“十三五”规划首批命名的科普示范县(市)区。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数量居全省第二。

  翻看衡阳的科协史册,一张张新“名片”熠熠生辉: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科技信息推广先进单位”和“湖南省市州科学普及工作先进集体”,5次获得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5次被评为“全省科协工作先进单位”。

  科学决策,离不开智力支撑。

  为了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工作,2015年,市科协举办“湖南科技论坛衡阳分论坛”,组织农学会等7个学会以及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等两所高校的300名科技工作者围绕“环境与植被”、“区域规划与绿化”、“循环农业中的种养殖”和“农村房屋建筑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开展学术交流和调研讨论,撰写出相关论文200余篇,形成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农村建设》的综合调研报告和《关于有效遏制湘江衡阳段重金属污染》等4个提案。

  时隔两年,在曾参与过提案撰写的科协界别的政协委员看来,他们最应具备的品质就是为老百姓说话,对国家负责,这两者是辩证的。“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国家赋予我们这种权利,就必须要对国家负责,要关注我们城市的大局,把握城市的大局。同时,我们要不断地了解民意,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反映出来,使市里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解决。”

  记者在翻阅提案时看到,一条条中肯的建议,一个个整改到位的措施,都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那份永不磨灭的情怀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在这4个提案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农村建设》获市政协“2015年度理论研究成果优胜奖”;《关于有效遏制湘江衡阳段重金属污染的提案》、《关于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制度的建议》被市政府批示为重点提案,交相关部门追踪问效,并纳入市政协年度常委评议考核测评范围。通过督办,湘江衡阳段环评指标基本达标;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市政协常委一致好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把湘江衡阳段打造成东方莱茵河”号召,市科协发挥其自身优势,组织相关学会成立专家组,撰写《湘江衡阳段水质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的调查报告,提出湘江衡阳段污染有效防治对策;成功协助中国科协第三方评估组莅临衡阳,对“基层公共医疗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组织全市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发展与衡阳经济”专题建言献策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340多条;上报“实现金融多元化”“积极培养技术工人”等25条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被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采纳。

  车流自控双模交通信号装置、防感冒穿衣提醒机器人、可控式防近视显示器、可视深水机器人捕鱼装置……2017年5月,在市科协的精心组织和筹备下,第38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我市举行。期间,创客教育论坛、南航航空知识讲座、南航航模队表演、学生科技论坛等多项活动依次进行;丰富多彩的内容、精彩纷呈的表演,给师生们带来丰富的科技盛宴,激发了青年学子们的科技热情和创新精神。

  “为帮助‘小创客’们搭建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我市还承办了第8届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十年来,市科协持续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信息奥赛、学生技能测试、创客教育论坛、学生科技论坛等活动,成效显著。共获得1项国际大奖、58项国家级大奖和756项省级奖励,机器人竞赛和信息奥赛在全省名列前茅。

  为了搭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已成功举办七届的“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更是成为市科协的品牌活动。大赛自2003年创办以来,涌现了《杜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敏测定》、《生物气化炉》等一批优秀项目。 “去年5月,我们从第七届‘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项目中推荐出三个项目,分别与三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样,充分发挥了高校雄厚的科研力量,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能力,共同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该位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市科协逐步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市科技馆为主体,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科普衡阳”微信平台、农村中学科技场馆为补充的“五位一体”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市科技馆免费开放一年时间,就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前来参观,充分激发了公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强烈兴趣,现已成为我市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科普阵地;高新区、蒸湘区、雁峰区、常宁市、耒阳市已完成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平均每月接待参观人数达5500人,直接参与人数超过30万人次,成为广大公众和青少年学习参与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被省科协领导誉为“全省规模最大、组织最好、品位最高的系列活动”。

  为了使全市科普工作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和普及化,市政府不仅成立了全省市州规格最高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还制定《衡阳市2011-2015年〈纲要〉实施工作方案》、《衡阳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规章,以提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为核心,整合社会力量,创新工作方式,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为推动学术繁荣,市科协联合市人社局成功举办22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累计评选出工科、医科、农林、信息等多个领域优秀论文2455篇。先后有《我国林业保险发展态势浅析》、《发展优质超级杂交早稻,确保衡阳粮食安全》等100多篇论文,获全国、全省优秀论文奖。

  “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的塑造,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密不可分。”杨辉告诉记者,为全力助推全民科学素质普及,自2016年起,市科协将每年的“全国科普日”与双创周、民间学术交流、科技馆免费开放等活动完美融合。为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市科协更是不断丰富创新科普载体,不仅在城区5所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开设科普示范教育试点课堂;还在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城镇劳动者、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十三五”期间,市科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创新动能,坚持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把落实当天职,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在2020年,将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比例提高到10%,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数量递增到9个,青少年科普知识辐射面达70万人次,科普e站增加到7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增至20个,基本实现全市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园区)和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全覆盖。

  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45项,科普惠农年产值达50亿元,科技创新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建言献策340余条,撰写生态农村建设论文200余篇,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连续承办7届“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赛事荣获省级以上奖项800余项,全民科学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着眼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论述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意义,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紧接着,全省“科技两会”召开,省委书记杜家毫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释放出重视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强烈信号。

  作为区域性科技创新型城市,衡阳因势而动、凝智聚才,不断地释放着创新创业的活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在市十一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建设科技强市的奋斗目标,开启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崭新局面。

  我们无比欣喜地感到,衡阳已经迎来了科技兴市、创新发展的明媚春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科普之光”加速创新发展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科普之光”加速创新发展 2017-07-20 2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