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祁东县中医医院:弘扬国粹惠乡亲
  ■文/图   本报记者   贺正香   通讯员   何晓晓  周  凯

  小谢前段时间很愁,因为她在骑自行车时不慎从车上摔下来,伤了右膝盖膑腱部位,造成软组织挫伤。摔倒后,小谢去福建某部队医院看过,医生用小针刀为她动了手术,但是恢复效果却并不理想。

  6月2日,小谢在丈夫陪同下来到祁东县中医医院治疗。针灸康复科的何主任接诊小谢以后,根据她的病情为其制定了康复治疗方案,用低频脉冲磁疗仪、磁振热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为小谢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到现在大概二十多天了,我现在觉得膝盖已经不怎么痛了,效果很明显。刚摔倒的时候,我只能在家里躺着,班都上不了,现在恢复得差不多了,明天就可以回单位了。”小谢开心地对记者说道。

  祁东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临床医疗、保健、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15年搬迁至县开发区兰芝塘社区,占地面积59.2亩,是全县中医医药及康复医疗的中心,湖南省“湘中医”医疗联盟成员单位,祁东县新农合、医保、工伤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中西并重,设有骨伤科、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急诊科、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等30多个临床科室,开放病床300张,急诊24小时应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局面。其中医医院骨伤科、针灸推拿理疗科为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拥有一批名声在外的高、中级技术人才。

  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祁东县中医医院,处处镶嵌着“仁术济世、继承创新”八个字,这是该院的办院、兴院、强院的服务宗旨。几十年来,中医医院始终坚持这一办院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方向,实行人性化医疗,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祁东打造出了特色品牌。

  康复治疗,祁东县中医医院有妙招

  5月6日,63岁的张某在广西务工时,血压突然升高随后倒地,张某自己站起来后,老板看其身体情况不太好,便送其到医院诊治,在医院检查时张某的血压已经升到了250,CT结果显示老人大面积脑梗塞,情况不太乐观,当地医院拒绝收治,只为张某进行了降血压措施。待血压降到200左右,老板便安排车辆将张某送回了家乡这边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最初治疗时,张某神志不清,躺在病床上,手脚皆无法动弹,而且眼睛睁不开,耳朵也听不清,进食吞咽有困难,每天24小时都需要输氧,疗效不佳。

  张某儿子便把父亲带回了官家嘴镇老家,在老家请医生为张某扎银针治疗,后来院子里说县中医医院的康复治疗做得很不错,可能会有助于张某恢复。

  张父被送至祁东县中医医院求治,在住院部治疗过一段时间以后,张某逐渐恢复了意识。医院住院部那边建议张某到康复门诊进行康复理疗。

  康复门诊部何艺萍主任先派了医生去为张某进行康复评定,评定结果是张某有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张某手脚皆无法动弹)、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吞咽困难、漏饭、漏口水)、平衡障碍(坐不稳)。根据评定结果,何主任和其他医生为其制定了肌力耐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座位平衡训练等一系列的康复治疗方案。

  经过20天的康复治疗,张某现在已经能够坐起来,左腿可以慢慢抬起来了,吞咽功能也逐渐恢复,说话吃东西不再漏口水,听力也好了。

  “照这样的恢复情况,我父亲应该不久就可以下地走动了。”张某的儿子感慨着,“老爷子5月6日摔倒,我第二天从广东赶回来,看到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连续用十多天药也没有好转,我当时还以为完了,担心他以后都这样躺床上了,还好中医医院这边的康复理疗对他有用。现在我每天开车从官家嘴镇带他来做康复训练,做完再带他回去,看着他一天天地好起来,我好开心。”

  据了解,针灸康复科是中医医院重点打造的特色科室,集针灸、推拿、现代康复为一体。科室设门诊部和住院部,门诊部设在门诊三楼,拥有良好的就诊环境,有8个治疗室,包括针灸治疗室、推拿治疗室、中药熏蒸室等,可同时容纳50人就诊。目前可以开展的项目有:功能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现代康复技术。

  科室引进了一系列国内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能充分满足临床上神经系统疾病及颈肩腰腿痛疾病康复治疗的需要。

  记者采访时正是上午,康复门诊工作最繁忙的阶段,每个诊疗室都躺满了病人。针灸室内,医生正细致地为病人扎银针;理疗室内,各种先进设备正在为各个病人作业治疗;运动治疗室内,医生和家属一起引导着老人缓慢地迈步行走着……干净整洁的就诊环境,宽敞的走廊,先进的仪器设备,耐心服务的医务人员,这些都是百姓对康复科有口皆碑的构成因素。

  54岁的王女士,去年就觉得自己老是背痛,带着腿侧一整条筋都扯着疼,最严重的时候早上起床后自己都没办法下床,蹲下去就起不来,弯不下腰。今年端午节前后,王女士实在痛得狠了,就去医院找医生看看,检查后发现原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在困扰着王女士。

  由于女儿在上海那边上班,孩子没人照顾,王女士便一边带着外孙,一边在上海的社区医院做牵引治疗,但是连续做了一段时间,都没啥起色,王女士还是痛得厉害。跟朋友说完自己的苦恼后,朋友便建议她回祁东县中医医院康复科试一试。

  疼痛难忍,王女士便立即回了祁东,到中医医院康复科就诊。康复科的医生根据王女士的病情,完善了康复治疗流程。王女士主要是腰部神经受到压迫,医生便先用超短波治疗为其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然后再通过牵引项目,帮助腰椎复位;其次根据病情,选择药物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到疼痛部位,促进神经恢复;最后再根据病情,通过中医辩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为王女士治疗。经过十多天的治疗以后,王女士的疼痛症状有了明显缓解,能蹲得下身了,也能弯得下腰了,关键是也没有那么痛了。

  “难怪当初朋友听到我腰椎痛得厉害,就一个劲地推荐我回中医医院治疗,名不虚传,何主任也特别地照顾我。以后我要做康复治疗,肯定首选中医医院;朋友要做康复治疗,我也推荐他们来中医医院。”王女士的第一期10天治疗已经做完,再做一个疗程就能够恢复了。

  突出特色,“三伏贴”成为惠民贴

  优秀护理团队风采

  7月12日,今年的头伏天,李先生去了祁东县中医医院康复科贴“三伏贴”。52岁的李先生患慢性支气管炎已有二、三十年,每到冬季就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咳痰等症状十分严重,发病时只能用西药控制病情,但是治标不治本,每年冬天周而复始。

  2015年7月开始,祁东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开始推广“三伏贴”。李先生听说“三伏贴”对呼吸系统疾病还挺管用,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三伏贴”贴完以后,当年的冬天,还在中医医院贴了“三九贴”,没想到贴完以后,李先生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明显减轻。去年李先生就接着去中医医院,用了“三伏贴”、“三九贴”以后,他的病在冬天发作频率明显降低,不需要西药控制病情了。

  二十多年来,慢性支气管炎一直反复困扰着李先生,没办法断根,就只能每年发作时吃药,如今用“三伏贴”,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李先生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对中医医院的“三伏贴”赞不绝口。

  主要负责“三伏贴”这一块工作的李医生告诉记者,两年多时间,中医医院推广“三伏贴”,就在百姓中间打出了名气。每到三伏天,就有三、四百患者到医院贴“三伏贴”。不少慢性病患者都通过“三伏贴”改善了病情,缓解了症状。现在“三伏贴”已经成为擦亮中医医院的一张名片,也是医院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

  据了解,“三伏贴”又称为“三伏贴敷”,还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每伏每次贴敷4~6个穴位,每次4~6个小时,医生也会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病情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系统疾病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直接减轻症状,降低发病率。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血气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56岁的申女士患寒性关节炎十多年,冬天压根不能沾冷水,下冷水就会引起全身关节痛,盛夏时节都不能穿裙子,怕膝关节受凉。平常的时候,申女士都是手脚冰凉的,腰部经常感觉浸在水里一样。

  申女士到祁东县中医医院诊治时,李医生为她辩症以后说,她是典型的阳虚寒性体质,在穴位上贴完药后,还得烧艾,通过“三伏贴”和三伏灸相结合治疗。连续治疗两年后,申女士的寒性体质有了明显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怕冷了。

  “‘三伏贴’改善了困扰我十多年的老毛病,要不是中医医院推行这个,我还得继续受那老毛病的折磨。中医医院推行这个真的是好,确实让我们老百姓受益良多,‘三伏贴’更是惠民贴。”申女士说道。

  “三伏贴”虽然对不少患者有用,李医生还是要提醒大家,患者如果要贴“三伏贴”,一定要先到医院就诊,通过医生辩症,然后根据个人体质、病情来判断贴敷哪些穴位和贴敷时间。不可以擅自贴敷,尤其是以下几类人群:

  皮肤高度过敏,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气泡的人;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病人。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热性疾病、阴虚火旺、孕妇、皮肤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的人。

  另外李医生还提醒大家,在贴敷“三伏贴”前,首先要清洁皮肤,如果有严重的皮肤病或是过敏,最好不要贴敷;其次,治疗期间饮食方面要清淡,忌烟、酒、生冷、辛辣、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的食物;第三,贴敷局部当天不能沾水,忌空调冷气、电风扇直吹;第四,敷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贴敷期间也不能盲目停药、减药。

  中医技术传帮带

  健康扶贫,优质服务惠及百姓

  健康义诊到社区

  6月16日,家住过水坪镇大兴村的村民黄庆松一大早就从家里赶往镇上的卫生院。因为村子里早就在宣传,这几天祁东县中医医院的医疗队伍会到镇卫生院来给村民们义诊。黄庆松今年已经77岁,近年来时常头晕、胸闷,由于大兴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再加上出现症状后,休息一会就好了,一直以来也没出什么大问题,黄庆松就一直没有去医院看。

  到了镇医院以后,黄庆松向义诊的医生肖淑逵说明了自己的情况,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肖淑逵发现黄庆松的血压高达200/110mmhg,诊断为1.3级高血压极高危,并且有严重冠心病。

  “老爷子,你这个情况要自己引起重视啊,可不是开玩笑的,血压这么高了,以后千万要注意。能入院治疗是最好的,不能的话,就经常到镇医院来量量血压,饮食清淡些,别抽烟喝酒。”肖淑逵一边嘱咐,一边开处方,让黄庆松拿着处方去药剂科那边免费领取降压药和护心药物。

  像这样的义诊活动,祁东县中医医院每年都有,了解到不少村子地处偏僻山区,路不好走,交通十分不便,这些村子的村民出村都不方便,更别说到县城了。医院每年组织专家医疗团队去这些偏远的村子里,为村民们义诊和免费发放药物,用于百姓降压、降糖、治感冒等等。

  今年从6月16日到22日,中医医院的医疗团队到了五个偏僻乡村为村民进行健康扶贫义诊。每到一个村子,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做B超、心电图等全面检查,医生们耐心地辩症、开处方,中西结合、对症下药,优质的服务让村民们和村里的书记们赞不绝口。

  家住大兴村的龙葱秀今年85岁,她觉得自己的眼睛看东西一天比一天模糊,本来还以为这是俗话所说的“老眼昏花”,没想到经过义诊的诊断以后,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义诊的医生给龙葱秀做完系统的眼科检查以后,确诊龙葱秀眼睛患有白内障,并给龙葱秀发放了眼科外用药物,开具中药汤剂处方,让她回去以后按疗程煎服,最后还一再嘱咐她记得按时去医院复查。

  “有些医院下乡义诊只是带着医疗队做做样子,来一趟跟个下乡观光团一般,吃完饭挥一挥衣袖就走了。中医医院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把我们山区老百姓放在心上,把优秀的医生、优质的服务、大批的药品送到我们这么偏僻的地方来,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看病、治病,这样的医院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医院。”过水坪镇大兴村的老书记感慨道。

  除了去乡村义诊,中医医院也会在县城开展对流动人口、城镇居民、农民工的义诊活动。前不久,中医医院的医疗志愿服务队伍在高铁站、农贸市场开展了3场义诊活动,为居民发放防暑、防蚊药物等。

  抢救患者,开通绿色生命通道

  针灸康复便民服务

  6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66岁的过水坪镇明远峰村村民王新民开着一辆三轮车在村子附近路窄弯急处发生了严重车祸。

  当日恰好祁东县中医医院的扶贫义诊队伍到明远峰村为村民进行义诊,听到车祸消息,医生们立即赶到了现场。王新民当时已经失去意识,躺在地上,耳内大量出血。医生看到王新民的脑部严重创伤,需要马上送到医院抢救。

  当天随义诊队伍下乡的有一辆救护车,但是由于要装载给村民分发的药物,而把抢救设备都撤下了,从明远峰村到镇里有25公里,过水坪镇到县城还有17公里,要是这么长的路程中,不能进行任何抢救的话,王新民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医生迅速和医院那边联系,一经商量后,决定用这边这辆救护车送王新民出村,中医医院那边再赶紧派一辆抢救设备齐全的救护车接应,两辆车到317省道交接。

  医护人员一起将王新民抬上救护车,家属一时没找到,明远峰村的老书记便陪同着一起往省道赶。由于王新民是头部受伤严重,出村的乡间道路又窄又多弯道,救护车司机只能一边赶着时间,一边尽量将车子开得平稳。

  到317省道时,另外一辆救护车早已在省道边等候着,交接完成后,医生立即给王新民输氧,并连上心电监测仪查看其心跳血压情况。

  祁东县中医医院的张智勇书记电话里听医生简要介绍了王新民的情况后,了解到其伤势的严重性,决定给王新民开通绿色生命通道,先救命,住院手续再补办。并通知各科室主任待命,尽可能地为王新民争取最佳抢救时间。

  12点半,救护车到达中医医院,各科室主任已在门口等待着,检查发现王新民头痛、头晕,伴有呕吐、右耳流血、脑损伤严重、硬膜下血肿、枕骨骨折。医院专家齐上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会诊分析,很快拿出救治方案。

  医生迅速给王新民输氧并抗炎、护脑、止血,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主治医生何杰密切观察其情况。经过半个多月的住院治疗之后,王新民的脑部淤血基本吸收。

  7月3日,王新民出院时,老书记陪同着王新民一起到张智勇书记的办公室致谢张智勇和一同救助他的医护人员,心怀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们,多亏了张书记为我开通了绿色生命通道,才有我这条命。”

  贯彻落实《中医药法》

  本报地址:湖南省衡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台路33号  总编室电话:0734—8686268  发行部电话:8223670  邮政编码:42100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衡广字(1995)006号   广告中心电话:8247111   8243140  印刷:衡阳日报社印刷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祁东县中医医院:弘扬国粹惠乡亲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祁东县中医医院:弘扬国粹惠乡亲 2017-07-17 2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