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植优势、补短板、促发展,将旅游经济作为全市三大短板之一,进行顶层设计,强力推进。这一重大决策在衡阳迅速产生轰动效应,掀起一场有关全域旅游的头脑风暴。为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补齐旅游经济短板,去年10月-12月,珠晖组织相关领导、区直部门及乡镇成立调研组,赴长沙、杭州、上海、郴州、永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珠晖实际,对珠晖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休闲胜地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
记者:您为什么将珠晖建设休闲胜地作为此次调研的主题?
陈礼洋: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首提植优势、补短板、促发展,将旅游作为全市三大短板之一,进行顶层设计,强力推进,这一重大决策在大城衡阳掀起一场有关全域旅游的头脑风暴。
珠晖作为衡阳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作为历来的生态福地、文化圣地、交通要地、发展旺地,我们感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提出首补旅游经济短板。为此,去年10月-12月,我们组织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区直部门及乡镇成立调研组,赴长沙、杭州、上海、郴州、永州等地考察学习。
记者:赴长沙、杭州、上海、郴州、永州等地考察学习归来后,有哪些收获?
陈礼洋:去年10月,我们分两批组织全区正科实职以上干部、部分村支部书记及相关企业负责人赴浙江大学进行集中学习,聆听专家授课,重点学习全域旅游,并考察了西湖景点、环溪村美丽乡村、莫干山乡村民宅、灵隐寺寺庙文化、宋城民俗建设运营等,之后又陆续考察了长沙、上海、郴州、永州等地旅游发展情况。外地注重思想解放、注重人文历史、注重特色创意、注重微端体验等先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记者:珠晖区在建设休闲胜地方面的愿景是什么?
陈礼洋:珠晖是衡阳城区山水资源丰富的生态福地,发展旅游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我区将融合考察学习的先进经验,坚定决心,选好路径,抓好执行,举全区之力实现旅游发展满眼春。
首先是明确旅游发展定位。举全区之力抓全域旅游,力争利用3年时间在全区打造2-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珠晖打造成为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样板区。到2020年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7万人。牢牢树立“记得住乡愁”理念,把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度假作为珠晖发展旅游的两大拳头产品,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坚持整合与开拓,整合南岳祈福养生旅游区和城市中心区旅游市场资源,不断扩大珠晖旅游在整个湘南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休闲后花园”“珠三角旅游目的地”“大湘南旅游度假首选地”。
其次是优化旅游景点布局。坚持规划先行,抓好景区空间布局,确保景点功能得到合理分布。当前,重点打造旅游版“一体两翼”,将珠晖旅游分为三大板块。“一体”板块即:衡州大道周边综合旅游板块,把位于衡州大道两侧的高校、文化古迹、公园、酒店、农家乐等资源进行整合,构成集商贸、娱乐、文化、养生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区。“两翼”板块即:北翼为茶山坳乡村旅游和滨江新区旅游度假板块,把茶山坳良好的农业产业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整合,把滨江新区丰富的盐卤资源和森林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以观光怀旧、养心养生、健康娱乐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南翼为东阳渡农业观光、水上娱乐、农家休闲生态旅游板块,把东阳渡辖区内的山地、湖泊、江河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以“奇、趣、险”为主题的农业观光、探险、休闲、瓷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总体实现全区旅游功能合理分布,“一体”旅游板块做细做实,南北两翼旅游板块“比翼齐飞”的大好格局。
再次是建好重点旅游项目。在“一体”板块内,重点抓好酃县故城遗址公园、酃湖公园、丽波国际大酒店、白鹭湖生态休闲园、建湘衡阳工业历史文化街区、东洲岛旅游区及东岸婚庆主题公园、清泉民俗文化村、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在“北翼”板块内,一方面,擦亮茶山坳“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的金字招牌,完善景点建设,力争1年内将茶山坳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另一方面,加快滨江新区项目建设步伐,支持抓好“盐”文化主题度假基地的主体工程建设,打造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人工盐海,把滨江新区建成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基地。在“南翼”板块内,重点抓好双水湾、云鹫峰、金龙湖和衡州窑项目建设,打造城南“生态旅游黄金三角”。
记者:珠晖区将怎样破解建设休闲胜地方面的诸多瓶颈?
陈礼洋:要想在旅游发展中抢占先机,就必须顺应新常态下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要求,转变发展思路,变革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为珠晖经济持续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首先要搞活机制。一方面,要坚持政府引导。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应该强化在统筹协调、公共服务、形象推广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扮演做基础、做规划、做服务的角色,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旅游资源配置效率。
其次要盘活资源。全域旅游需要调动区域内方方面面的资源。我们要积极探索以“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培育新业态,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农业”互融发展。我们将依托东阳渡、茶山坳一南一北现代都市“旅游+农业”经济带资源禀赋,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建设,全力打造“一乡一景”“ 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让珠晖成为衡阳名副其实的“城市花园”。促进“旅游+新型工业”互动发展。我们将充分利用滨江新区地下丰富的盐卤资源,研发生产高档盐浴,打造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人工盐海,并把滨江新区建成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基地。促进“旅游+现代服务业”互赢发展。在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养学闲情奇”的延伸追求。
再次要激活资本。旅游产业投资金额大,收益周期长,融资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而破解瓶颈的突破口就是要盘活各类资本。要充分利用国有资本、全力激活民间资本、加大资本合作与共融。
同时要促活市场。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积极引进重大旅游项目,注重培育本土优势企业,加快建设旅游龙头企业和旅游综合体,充分发挥高端休闲度假酒店、国际休闲度假基地、乡村休闲旅游基地等龙头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辐射力。同时,积极扶持中小微旅游企业、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发展。加强市场品牌营销。大力实施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宣传营销,引进专业团队对珠晖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包装策划,争取每年创意策划1-2个在全市、全省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不断提升珠晖旅游的整体美誉度和知名度。全面整合市场资源。大力推广“政府+公司+协会+旅行社”的开发模式,政府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股投劳,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有效发挥各自长处,实现利益合理分享。加强域内资源合作共享、联动开发,通过整合茶山坳、东阳渡、中心城区等旅游产品,整体打包、整体推介、整体营销,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注重整合域外优势资源,积极与周边县(市)区对接融合,实现衡阳大旅游圈的资源共享、线路互通、客源互送、发展互利。
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
巍然耸立的珠晖塔
访谈嘉宾:
陈礼洋 中共珠晖区委书记
单车比赛吸人眼球
赏花市民络绎不绝
本报地址:湖南省衡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台路33号 总编室电话:0734—8686268 发行部电话:8223670 邮政编码:421001 广告经营许可证:湘衡广字(1995)006号 广告中心电话:8247111 8243140 印刷:衡阳日报社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