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的寻找
7月1日,衡山县长江镇石桥铺社区居民龙云英家门前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一向平静的社区突然热闹起来。
当日,由县政法委、县委宣传部以及镇政府组成的慰问小组,分别前往龙云英等70户“文明好家风”家庭和12户最美农家小院的居民家中,为他们送去一幅金光闪闪的牌匾。
听说县里要来看望龙云英,不少居民放下手头的农活来到龙云英家,社区居委会也带领腰鼓队敲锣打鼓前来祝贺。
据龙云英邻居老郭介绍,龙云英待人和善,重行忠孝,家境一般但注重家教、家风,子女们不仅孝顺敬老,还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整个家庭为社区公益捐款5.4万元。
今年由县政法委牵头组织的首届“文明好家风”评选活动开展以来,让广大衡山人切实感受到“寻找”活动正在当下、“文明好家风”家庭就在身边、草根家庭也能登台唱主角。
如今,从乡村院落到县城街头,从电视荧屏到报纸网络,从基层社区到街头巷尾,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寻找“文明好家风”热潮,美德的传递在淳朴家庭中荡漾开来,德善的力量在衡山大地上不断凝聚。
让草根家庭登台唱“主角”
长江镇受表彰家庭集体留影
自今年1月全县开展“文明好家风”评选活动以来,各乡镇迅速行动起来,成立各级推荐评选领导小组,畅通组织推荐、社会评荐、个人自荐“三个推荐渠道”,全县上下联动、层层发动,一时间宣传资料入户发、家风家规你我议、幸福家照大家拍等活动热潮涌动,形成涵盖各条战线、兼顾各个层面、覆盖各类群体的推荐网络。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长江镇更是不甘落后,积极通过《致居民“文明好家风”评选方案的一封公开信》、村村响广播、“文明好家风”评选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面向全镇开展寻找家风典型、征集家训故事活动。
“您好,我叫李丽,我家想参加‘文明好家风’家庭评选,我家没有什么突出事迹,但一家人与人为善、淳朴勤劳……”
“我想推荐同事小孙的家庭,她是一位军嫂,平日里对公婆十分孝顺……”
随着寻找、征集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镇村(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热情颇高,活动组委会每天都会接到自荐或他荐电话。
镇党委书记李伟告诉记者,长江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除了当地特有的普济文化、孝文化,在民间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家风家训资源,如何去充分挖掘、提炼,是开展家风家训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在开展广泛宣传发动之余,该镇还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和专家学者进村寻访,征集、整理民间家风家训,耗时一个半月对散落在民间的家训、家书及家风故事进行整理。
“评+比”的参与
数十万家庭争“文明”殊荣
70户家庭获评“文明好家风”家庭
“先莫忙评,行不?我马上回去改正。”前不久,长江镇侨兴村的“文明好家风”初评现场“吵”得有点不可开交。由于某个村民家庭父子、婆媳关系有点紧张,村民提出要取消其参评资格时,被点名者当即要求暂停会议,回去开家庭会议进行整改好了再来……
“不是不重视,主要是生活上习惯不同,我们老两口与儿子媳妇难免会有些口角。”这位村民说,“我邻居家因为父慈子孝,这次被评选上了‘文明好家风’家庭,而我家中却因为小矛盾落选,以后连出门都抬不起头啊。”
村支书罗俊红告诉记者,在经过发动、推进之后,“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和睦邻里”、“助人为乐”、“勤劳致富”、“勤劳朴实”和“爱护环境”七大类别的“文明好家风”评选很快在该村全面铺开。
这次评选有几道“硬杠杠”,不仅要求参评户要爱国爱乡、遵纪守法,还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求近五年内有参加邪教等非法组织的、出现违法违纪案件的、有安全责任事故受处理的、有参与“黄赌毒”及封建迷信现象的、有违反计划生育情况的以及有违反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情形的家庭均不得评为“文明好家风”家庭。
侨兴村全村526户村民对照标准自评后,再由村民小组进行互评,再通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复评。为了选上“文明好家风”家庭大家都铆足了劲,每个评选环节的“拼抢”都非常激烈,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该村评选出5户“文明好家风”家庭。罗俊红告诉记者,好几户没评上的家庭都找到了他,表示明年一定要争取评上。
其实,侨兴村这样现象在全县都很普遍,通过“评+比”,全县数十万家庭都在争抢“文明好家风”家庭。县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活动开展以来,不论是县城还是农村,大家都讲究多了,小偷小摸、打牌吵架等现象少了,邻里和睦、扶贫帮困等现象多了,就连全县的综治维稳工作也上了一个台阶。今年以来,全县信访量大幅减少,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