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 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巧明:既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
  ■本报记者  李 楚

  典型推荐:陈巧明,1985年从部队转业后任职于衡阳市烟草局,前后担任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长达20余年,其中,担任人事科长达8年,作为市烟草局驻村扶贫队队长,2015年进驻衡南县鸡笼镇日光村开展扶贫工作。

  

  扶贫札记:扶贫的关键是将扶贫输血转为造血,而造血的核心则是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创收来源和机制。两年来,在省级贫困村——衡南县鸡笼镇日光村(原双溪村),我作为市烟草局驻村扶贫队队长扎根于此,从最初的经济扶贫到产业扶贫,我不断摸索着扶贫道路上前进的方向,一心为这个村打造一种长效扶贫机制。

  2015年,时年57岁的我即将退休,然而,在单位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我毅然率队进驻衡南县鸡笼镇日光村开展扶贫工作。

  脱贫的首要任务是抓基础设施,两年前的日光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渠多处崩塌堵塞,水塘塘坝穿孔不存水,遇晴即旱,遇雨即涝,由此导致村民农作物常常颗粒无收,村民们更是因灾致贫。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向单位党组织汇报,前后投入930万元,帮村里修建一栋村敬老院,并修建大小水渠7条、进组公路2条、机耕路8条、水塘12口、公路路基护坡2处等等,同时,完成了宽带网进村入组、安装太阳能路灯、引进自来水工程等项目。

  为了将扶贫精准到户,我带领工作队走村串户精准识贫,并分析致贫原因。通过前期摸底,我发现该村贫困户大多是因病致贫,对此,我在后盾单位资助的扶贫款中,列出相应金额,建立大病补助金,先后给予15户重大疾病家庭医疗补助3.1万元,之后又想办法争取资金给25户患慢性病的贫困家庭发放各类经济补助。除了经济上的帮扶,我还采取了发展家庭种养殖项目、教育助学、转移就业等项目对贫困家庭进行帮扶——村民刘梅香家庭因老伴重病导致家庭贫困,去年我给他们家送去了4只小羊和一批鸡崽,去年年底,刘梅香将养殖的畜禽成功售出,一年内家庭收入破万,实现脱贫。

  要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穷,就必须开发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经过多方考察和商讨,最终我们成功地引进了绿桐树项目,我们了解到,绿桐树的生产周期快,5年就可以成材,因为木质结实轻便的特点,用途很广,经济价值也较高。之后,我们以“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形式,与湖南绿桐林业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植绿桐树种植项目,贫困村民则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不少贫困家庭还能以打工的形式加入绿桐树种植项目,真正实现“打工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愿望。我们工作队前期与湖南绿桐林业公司合作共种植了400亩近10000株绿桐树,总投资达到100万元。因为绿桐树苗只要一次性投入,就可以实现12次木材出产,因此可以预见,5年后日光村的荒山将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未来50年内日光村的村集体经济都将有稳定的保障。

  脱贫档案:两年时间来,陈巧明带领扶贫工作队驻扎日光村,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参与农业生产劳作,坚持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经济上,他通过发展家庭种养殖项目、教育助学、异地搬迁、危房改造、医疗补助、转移就业等项目进行帮扶,先后为61户贫困家庭购置树苗、家禽等供他们生产,先后资助9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先后帮助贫困生上学读书81人次。产业上,他先后为日光村引进基地养殖、绿桐树种植等产业项目,为该村量身打造脱贫攻坚支柱产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 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成功摧毁一制假售假团伙
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
问题逐项分解 明确目标时限
世遗数量世界第一 保护也要第一
老年大学招生爆满的启示
2017年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 衡阳赛区硝烟再起
陈巧明:既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
衡阳日报 版面二A02陈巧明:既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 2017-07-11 2 2017年07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