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李金山 统筹\阳新 文\本报记者 刘思远 图\衡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宝盖镇万顷油菜花“金”艳众游客
仓廪实则百业兴。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直是衡南县重中之重的工作。
近年来,该县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着力壮大富民产业,奋力推进粮食生产,强力抓好生态保护。衡南大地上,一幅粮仓满、花果丰、百姓富、乡村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A
6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衡南县的森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基地里除了常见的树木,还有很多稀奇的植物,它们有的长在树下,有的长在树上,和树木共生共荣。公司负责人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这个树上种的是石斛,那个林下种的叫白芨……”
近年来,衡南县创新观念,转变思路,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点和落脚点。森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这种“树上种石斛,林下种白芨”的林下立体种植,就是该县大力推动农林结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
除了农林结合,该县还大力推动农牧结合、农业与休闲结合、生产与加工结合,成功打造出30万亩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5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等5片传统农业生产基地;莲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湘喜特色水果产业园等9大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茶乡物语”茶油、“绿贝”香菇等10个著名农业产业品牌;大三湘油茶、森香木业等50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野梦缘生态度假村、芙蓉山庄等10家星级休闲农庄……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50家,农民专业协会37家,种粮大户1088户,新型农业主体数量居全市第一。
衡南县委书记杨洪峰表示,未来几年,该县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业带基地,以加工促生产,大力推动“龙头兴农”,引导农业朝“产业现代化、产地基地化、产品深加工化、企业聚集园区化、销售电商化”方向发展,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到2019年末,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优化结构
多种富民产业齐头并进
“水葫芦”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挺可爱,事实上,其开出的浅紫色花朵也的确具有一定观赏性,但由于它惊人的繁殖力,成片生长覆盖在整个河道或湖面,使得水中的动植物无法得到充分的空气与食物而死亡,是衡南县四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之一。
除了水葫芦,其他三种分别为福寿螺、空心莲子草和扶桑绵粉蚧。全县福寿螺发生面积近8万亩,空心莲子草4万余亩,水葫芦1万余亩,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据统计,每年因外来物种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在2千万元以上。
近年来,该县先后设立衡南县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以县农业局为牵头单位,林业、水利、环保、畜牧水产等十多个部门组成的“衡南县外来物种管理联席会议”,并印发了《衡南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启动程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衡南打响。
一方面,衡南县组织全县26个乡镇农技站进行全面普查,基本摸清外来入侵生物的分布和危害情况,并重点对6个福寿螺严重危害村建立长期跟踪监测点。
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外来物种管理与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每年播放村村响广播3个月、衡南手机报30期、衡南电视台专题讲座1个月、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横幅200余条,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人次1000人以上。
坚持“群防群治、突出重点、综合防控”的总体思路。近年来,该县分别在鸡笼镇永兴村、车江镇铁市村建立面积5000余亩的福寿螺综合防控示范区,防控成效非常明显。特别是借助省站在福寿螺危害重灾区茶市镇功胜村召开“湖南省湘中南片(衡南县)福寿螺现场灭除启动会” 契机,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到目前为止该村福寿螺的危害已经完全得到控制。
C
保护生态
打响入侵有害生物防控战
大三湘茶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B
压单扩双
粮食生产呈现稳定发展
“我今年承包了300余亩水田,从育秧、整地、插秧到收割,全部机械化,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累了。”衡南县三塘镇大广村村民肖启发笑得很开心。近年来,衡南县以推广水稻三项关键技术为抓手,着力转变水稻生产及服务方式,促进水稻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肖启发就是受益者之一。
作为全国产粮百强县,衡南县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各种综合措施,狠抓“压单扩双”,确保全县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今年,该县早稻集中育秧工作以培育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为重点,向农户提供早稻机插秧、抛秧育秧服务,全县共落实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9.66万亩(大田),比省农委下达计划增3.66万亩。
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为核心,今年该县在落实粮食总播种面积160万亩、实现总产量突破65万吨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豆类、薯类、高粱等传统旱粮作物,重点抓好“稻-油”模式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示范,完成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9.66万亩。同时,努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达50万亩以上,流转耕地面积3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1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衡南县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衡南县还通过联姻市金雁米业、角山米业,走特色订单农业之路,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稻种植,全方位把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紧密融合。今年,该县发展种植优质稻10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11万亩。推广高档优质稻品种3个,创建宝盖镇等3个万亩片标准化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共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
▲中秋酥脆枣 陆昕 摄
城郊连片的蔬菜基地
宝盖千亩有机茶园产出国际名优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