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南农商银行今年来采用“分贷统还”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扶贫带动型企业贷款逾亿元,成为衡南县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头雁”。然而,受项目储备不足、贫困户思想认识有局限性等因素影响,这一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仍阻力重重——~~~
衡南农商银行今年来采用“分贷统还”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扶贫带动型企业贷款逾亿元,成为衡南县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头雁”。然而,受项目储备不足、贫困户思想认识有局限性等因素影响,这一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仍阻力重重——~~~
衡南农商银行今年来采用“分贷统还”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扶贫带动型企业贷款逾亿元,成为衡南县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头雁”。然而,受项目储备不足、贫困户思想认识有局限性等因素影响,这一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仍阻力重重——~~~
衡南农商银行今年来采用“分贷统还”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扶贫带动型企业贷款逾亿元,成为衡南县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头雁”。然而,受项目储备不足、贫困户思想认识有局限性等因素影响,这一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仍阻力重重——~~~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南农商银行今年来采用“分贷统还”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扶贫带动型企业贷款逾亿元,成为衡南县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头雁”。然而,受项目储备不足、贫困户思想认识有局限性等因素影响,这一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仍阻力重重——
“分贷统还”模式扶贫也需“补短板”
  ■本报记者   张建新   通讯员   范 骏

  “分贷统还”这一扶贫小额信贷模式自去年在祁东联社率先落地后,迅速在衡阳农信社(农商行)系统推广运用。今年随着政府精准扶贫的稳步推进,此种扶贫模式持续引发关注。

  记者在日前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在一些金融机构着力推行“分贷统还”模式扶贫时,政府部门、企业、银行认可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但也存在基层政府规划布局产业不够、部分贫困户对相应政策认识不足等因素制约“扩面”,亟需“补短板”解决相关问题。

  衡南农商银行全面推行“分贷统还”模式扶贫

  “分贷统还”模式在衡南县推广并不轻松。衡南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贫困户在金融产业扶贫过程中呈现不想贷、不敢贷、不能贷的局面,该行审时度势,精心选择了玫瑰花、蘑菇、蔬菜三种特色规模产业为突破口,审慎推出“分贷统还”模式。

  据介绍,该行优先选择了几家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并对企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情况进行调查论证,将其推介给县扶贫办调查核实、共同确认。确立好后,再组织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县扶贫办和农商行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四方协议,由贫困户作为借款主体申请贷款,贷款作为入股资金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县扶贫办提供财政贴息,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在贷款到期前代贫困户偿还贷款,同时向其支付一定股金分红收益。农商行设立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现场集中批量放贷,贫困农户“抱团”加入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的管理委员会,参与项目建设与管理。在风险控制方面,农商行对参与分贷统还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管,以防信贷资金挪作他用,如合作项目不能正常运转产生信用风险,则由县扶贫办为农商行启动风险补偿程序。贫困农户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新型农业经济组织,既可以享受到分红的甜头,又可以就近就业。

  这一模式去年在广林农业试行成功后,今年衡南农商银行全面启动此模式进行金融产业扶贫。截至目前,参与“分贷统还”新型农业经济组织55个,已签订“分贷统还”四方协议的贫困户1435户5022人,发放扶贫贷款1435笔,金额4481万元。

  部分优质企业与贫困农户实现“双赢”局面

  “我们都是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来落实金融精准扶贫。”衡南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贺文华说,譬如威格生化这家工业企业,可以吸纳周边贫困户去打工,也借用了“分贷统还”模式贷了款,但采用此种模式的绝大多数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

  位于茶市镇石桥片杜桥村的衡南鑫旺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就是通过“分贷统还”模式贷得85万元,用于建自动化种鸡场。该合作社理事长刘诗秋告诉记者,合作社于2015年成立,现有5个股东,28个社员。他从1995年养2000只鸡创业,已有成熟的养殖经验,去年年出栏8万羽。贫困户贷款入股后,他提供鸡苗、兽药、饲料、技术,农户把鸡养好了压根不愁销路,养殖场是自动化的,只需雇佣两三个工人,而若贫困户有务工需求,可以去合作社下另一名股东的油茶基地优先干活,加速脱贫步伐。

  “如果没有这种模式,种鸡场最多只能贷款10万元,做不了这么大。”刘诗秋感慨道,“分贷统还”模式在帮扶贫困户时,也给他助了一臂之力。下半年,他还要另建一个孵化场,以后还要建立农村电商平台。

  和刘诗秋有一样感慨的还有益品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建国。2013年,李建国返回家乡咸塘镇欧阳村上马“菜篮子”工程。他流转了1300多亩地,专门种植菜心、上海青、黄瓜等蔬菜,现在市场已完全打开,日产1.5万斤不愁销路。起初,他按60元/天的标准请周边农民来干活,眼看着蔬菜基地的效益越来越好,来干活的农民心中一热,又从他手中将地转回去自己种菜。

  农户肖爱生便是靠李建国的蔬菜基地脱了贫。原来,两口子无固定收入来源且患有病痛,生活捉襟见肘,自主种六七亩蔬菜后,每年可赚八九万元。

  “农业项目最需要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了,它投资周期长,见效慢,靠自身投入发展太慢了。”李建国说,他已滚动投入500万元,而没有抵押物,在银行贷款额度相当有限。采用“分贷统还”模式贷得147万元,着实是“意外之喜”,能大幅缓解流动资金不足的压力。目前,他的基地每年发放工资100多万元,高峰期有40余人帮忙摘菜。合作社邀请农业专家下地培训种植技术,帮助了一大批贫困户掌握种植技术,逐渐实行脱贫致富。

  据了解,衡南农商银行今年来采用此种扶贫模式,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481万元,发放扶贫带动型企业贷款5696万元,在衡南县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中处于领跑地位。

  贫困户思想认识制约企业以此模式扶贫

  随着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逐步推进,衡南贫困地区的面貌和贫困群众的风貌逐渐得到改善,也为其发展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衡南农商银行全面推行“分贷统还”模式扶贫后,一方面是企业与贫困户“双赢”的喜人局面,另一方面是农商行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境地。

  “当地储备项目不足,比如种蔬菜大家都愿意,但卖给谁这是个问题,还是要打通供给侧。”贺文华犯愁的是,在基层一些支行推行这一模式时,有的地方政府根据各乡、村的实际情况规划布局产业不够,难以筛选出足够多的适合“分贷统还”的项目。

  “现实更不容乐观的是,部分贫困户的思想认识有局限性。”衡南农商银行谭子山支行行长杨卫国称,政府和农商行做了大量工作,贫困户不太配合,认为自己借钱自己没有用就不愿意借。更有甚者,外地人进村来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果采取“分贷统还”的模式,本地贫困农户对此心存顾虑,担心贷款有风险。

  记者了解到,湖南展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批对接洲市乡杨梅村的贫困农户时,衡南农商银行给予其扶贫授信额度200万元,但到目前为止还只发放75万元,大部分贷款未发放到位都是受贫困户最终放弃签协议所限;外地人彭某在谭子山镇高阳村创建了衡南县优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莲藕和果木,经营状况良好,去年衡南农商银行就为其扶贫授信额度75万元,但贫困农户不肯签订四方协议,导致项目对接失败。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贺文华认为,在推行“分贷统还”模式扶贫时,应该由政府、银行、贫困户三方共同下好一盘棋,要解决好项目储备、贫困户提高思想认识等问题,选好帮扶对象,以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贫困群体适应、跟进、分享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常态和新成果。

  肖爱生夫妇常年守在菜地里,长势喜人的蔬菜就是他们最大的盼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分贷统还”模式扶贫也需“补短板”
用活“扶贫再贷款” 架设“精准扶贫桥”
金融知识送进大学校园
助推衡阳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分贷统还”模式扶贫也需“补短板” 2017-05-24 2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