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正在衡州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一个文明、开放、富有活力的山水洲城正向人们展示着多姿多彩的美丽与和谐,家门前触手可及的风景让这里的居民有了“绿色获得感”,“三道水口锁大江”的“寰中佳丽”正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动,让衡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新的魅力和精彩。
2013年,衡阳市继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后,2014年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2015年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从此,衡阳人开始了追梦的征程。
我市正围绕建设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政治清明“五个新衡阳”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增量提质和城市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打造三江风光带等城市绿廊和来雁新城、滨江新区等城市绿岛。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39平方米,形成了景观保护得力、生态环境优美、绿地系统完善、绿化布局合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的生态、宜居城市园林格局。“水韵雁城,美丽衡阳”和“绿满衡阳,花映雁城”等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深入人心。
——衡阳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纪实
■文/本报记者 胡亚华 图/本报记者 王 翟
绿
植树增绿,让城市变得更美丽。
理性“逐绿”,引发全民“创园”热潮
绿是一座城市充满生机活力的体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不仅仅是对城市绿化美化,同时也呼应了群众愿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理性地“逐绿”引发了全民“创园”的热潮。
我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位置,2015年出台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方案,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八城同创”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创建工作统一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创建工作、规划设计方案汇报,并到创建项目现场调研办公,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制定了《衡阳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任务考核方案》,将“创园”工作列入全市目标考评体系,形成了政府领导亲自抓,单位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调抓的良好创建氛围。
紧紧围绕“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的总体目标,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切实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编制了《衡阳市生态网络体系规划》《衡阳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修编了《衡阳市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根据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编制了《衡阳市海绵城市规划》。为确保衡阳市历史风貌及风景名胜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编制了《衡阳市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为市区绿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路。
为确保我市园林绿化持续健康发展,近三年来,市政府直接筹资约16.2亿元(不含其他渠道筹资),用于公园建设改造、社区“三清三建”、风光带绿化等。据悉,市政府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维护的专项资金约1.8亿元,并保持逐年增加;通过市场化招标的形式,将主要道路绿化养护和园林绿化的日常管护工作承包给专业公司打理,有力地保障了园林绿化的专业化、精细化养护管理,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五绿”工程,让城市绿化“立”起来
按照“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建设理念,通过“建绿、增绿、插绿、促绿、挂绿”,重点打造城市“五绿”工程, 对境内的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国、省、县乡、村道未绿化道路两侧进行了全面绿化,对已绿化道路缺株断带处进行补植和改造提升,形成绿色景观通道,打造了覆盖整个城市的绿色廊道体系。
自“创园”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以城区道路提质为重点,提质增绿,开展了“大乔木进城”三年行动,引进多种彩叶植物,丰富季相变化。2015年、2016年新植大乔木2.5万余株,完成全市25条主要道路绿化提质改造工程,改造绿地面积43.79万平方米,新建道路及附属绿地面积32.45万平方米。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了10条主干道首批3.7万平方米的“硬改绿”工程。以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对宽8米以上的人行道种植两排行道树,目前全市已有102条达标林荫路。以公园建设管理为突破口,共享建绿,近年来,我市完成了岳屏公园等七个综合性公园的整治工作;石鼓书院经过精心提质改造,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新建的酃湖公园、珠晖公园、东洲岛公园、衡阳植物园以及幸福河流域绿化带,充分利用衡阳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景观,今年底将基本完工。
以社区“三清三建”为特色,见缝插绿,为增添城市园林景观,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衡阳在添绿上把民生放在首位,走出了特色之路,市创园办负责人介绍说,从2015年开始,我市将社区“两化两体系”“农贸市场转改建”及“三清三建”巧妙结合,对全市100余个社区开展了“清垃圾、清管线、清违章,建园、建绿、建路”行动,各城区大力建设街头绿地和社区小游园,打造敞开式公共绿地。以园林单位(小区)创建为依托,合力促绿,目前,我市共有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6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242个。
为弥补老城区绿量及绿化用地不足,打破增绿空间瓶颈,我市制定了立体绿化实施方案,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城市立体绿化整体水平,让城市绿化“立”起来。今年底,我市将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
城市绿意盎然,居民在大树底下惬意乘凉
如何让千年古城文化与绿色自然融合,让满城绿色将雁城历史文化底蕴渲染得更加厚重?我市在“创园”工作中,注重发挥自身地理优势,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畅享绿色与文化的双重福利。
我市以“三江六岸”风光带建设为特色,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2003年启动了湘江两岸风光带建设,突出文化主题,利用诗词碑刻、雕塑等元素表现雁文化及抗战文化,打造学宫苑、潇湘苑、廉政园等一批带状游园,寓教于乐,宜游宜赏。近年来,我市又加大了对耒水风光带的建设力度,以神农创耒、蔡伦造纸为主题新建了40万平方米风光带。去年,我市贯彻落实国家住建部节约型园林和生态园林理念,利用乡土树种在蒸水西岸新建了35万平方米自然野趣的风光带,播种了大量宿根花卉金鸡菊、格桑花、波斯菊等花草,打造了一片片花海,节约了管护成本,为市民赏花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目前,东洲岛建设正抓紧施工,修复船山书院,建成后东洲岛将再现“细看东洲桃浪暖”的优美景致。“三江六岸”风光带已建成122.93公顷的带状公园,成为了我市一张精美的“山水名片”。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助推文明衡阳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最有效的手段,眼下“创园”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衡阳市民正同心合力,朝着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奋力迈进。
借助“优势”,畅享绿色与文化自然相融
园林工作人员正在种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