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诱导下,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占到了恶性肿瘤中第一位。专家建议,不要过于恐慌,正确地知肺癌、识肺癌才能更好地战肺癌、防肺癌。此外,市民应定期体检,注意作息饮食等,一则防范于未然,二则早发现早治疗。
知肺癌:多种诱因致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 肺癌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列,每年的新发病约为60万人,且近年来发病率更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导致肺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吸烟、环境污染、职业、遗传、病毒感染、肺结核、心理状态等因素。其中环境污染和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造成全球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全球至少80%的男性肺癌患者及至少50%的女性肺癌患者产生直接影响。中国男性吸烟者约 3 亿,为全球吸烟者的 1 /3。研究表明,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现一定剂量 — 效应关系,吸烟量越多、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肺癌的致病风险越高。被动吸烟同样如此。我国人群吸烟状况已成为影响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随着未成年人和年轻女性烟民的不断增加,我国肺癌发病和死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其次,环境污染亦是导致肺癌发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废气,采暖及工业燃烧废物等。近年来城市日益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中的主要污染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就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烟雾。在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居民每天吸入的致癌物的量,相当于吸20支纸烟。
职业暴露亦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目前已有证据能证明能增加肺癌风险的职业接触因素包括石棉、粉尘、电离辐射、无机砷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氡及氡子体、二氯甲醚、氯化乙烯、芥子气以及煤烟、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类等,尚有多种金属及非金属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常宁市矿厂比较多,那边的肺癌患者明显就比其他地方多。”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斌说道。
识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
肺癌全称为支气管肺癌,从严重程度上可分为四期。肺癌患者能够在早期发现就医的比较少,因为早期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三分之二的病人到医院就诊时就已经是Ill期或者IV期了。
癌细胞侵犯的范围不同,肺癌的症状也有所区别。中央型肺癌的症状以干咳为主、咳血及血痰。周围型肺癌患者则会觉得明显的胸痛,如果肺部积液的话还会感到憋气、胸闷。肺癌患者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消瘦,半年内能瘦五公斤甚至更多,并且会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出现。肺癌发生骨转移时通常会出现骨头痛、关节痛的症状。出现副瘤综合症的患者会伴有食欲差、精神差、消瘦、乏力的症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小细胞型肺癌会出现严重低钠的情况,而且补充效果不佳,只有肿瘤得到控制后情况才会改善。
战肺癌:治疗技术有多种,积极心态很重要
目前,肺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于不适宜手术患者或术前术后通常需要辅助进行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通过手术加术后的辅助化疗可以使更多的肺癌病人延长生命,保证生活质量。即使晚期肺癌病人,通过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可以获得很长的生存。 手术后辅助化疗失败的病人,再用靶向药物治疗,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生存。
癌症治疗除了需要医疗技术以外,还需要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面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少患者一查出肺癌,就觉得天都塌了,自己给自己很重的心理负担,精神压力特别大。还有些患者喜欢信偏方,发现癌症以后不去正规医院治疗,反而去私人诊所那里抓草药煎服,不仅钱白花了,而且延误病情,耽误治疗时机。”李斌补充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病例,之前一中年男性患者被确诊为肺癌后没有住院治疗,听信偏方跑到河南去捡草药,喝了好久不见效。再来医院时已经是IV期,且出现了肝功能损伤。
肺癌患者出院后一年内,依然需要每3~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检查,检查通常容易出现癌转移的部位,如肝、骨头、颅内等,万一复发转移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术后一年内检查没有问题的话,第二年就可以每6~12个月做一次检查。
防肺癌:定期体检,注意作息饮食
“做好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对于预防和发现身体任何方面的疾病都很有效。”李斌补充道,“因为缺乏常规体检的意识,所以好多患者一到医院来检查,基本上已是肺癌中晚期了。要是能在早期发现,其实很好治且治疗效果会非常好。”
预防肺癌,其次就是生活习惯和饮食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尽量不抽烟,多吃生鲜食物,少吃发酵后的食物(尤其是酸菜、腐乳和腊肉等)。多吃当季的果蔬。
>>相关链接:
李斌,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肿瘤CSCO会员,市化疗委员会委员,曾在广东中山肿瘤防治中心进修学习。擅长各种恶性肿瘤诊治(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特别在肺癌、乳腺癌、大肠癌、淋巴癌、白血病等方面有深厚造诣;在深部组织肿块穿刺及肿瘤血管介入方面有丰富经验。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